将探索建立贯通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思政类实践活动认证体系

思政教育“现场汇报”,今年芝罘区选定五个方向

2024年04月03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杨芳)完善综合评价、开展红色读本进校园活动、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机制……近日,芝罘区教科研中心在芝罘中学召开“芝罘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会议”,为2024年思政教育定下目标。

从文化社团到家国教育,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现场汇报”

一场校园文化的展演拉开会议序幕,烟台芝罘中学的学生们现场制作了一幅幅带有团结向上等积极意义的精美剪纸作品,民乐团古筝、大鼓齐奏,振奋人心的民族乐曲奏响校园,击剑表演中,学生们用利落精准的动作向观众展示击剑技艺……

与会人员在共同参观烟台芝罘中学的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后,观摩了班主任沙龙、心理课、思政课,以及小初高三个学段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思政课。芝罘中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曲晓媛、分校御龙山学校副校长章苑平在现场分享了工作经验。

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党组成员康知祥说,本次会议是芝罘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次盛会,“2023年,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基础工程,实施‘3343’策略,实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一体化’。”

正如康知祥所说,记者了解到,2023年,芝罘区教体局下发了《芝罘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把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区委教育工委、区教体局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芝罘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并提出要深入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构建“必修课+选修课”的课程体系,组建若干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鼓励高校思政课教研机构与中小学开展结对活动,定期开展教学研讨、课程研究、教师实践教育等活动。推进跨学段思政课共建活动,高校至少与1所跨学段学校共建思政课。同时要求中小学新进思政课教师必须取得思政课教师资格。

2023年思政课建设纳入“办学水平督导评估”

康知祥介绍,2023年,芝罘区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做法中,通过打破三个壁垒,即突破割裂的区域壁垒,融合鲁东大学、市直学校、以及芝罘区中小学校力量,搭建合作平台,形成建设合力;突破学段的边界壁垒,整体设计建设方案,一体制定建设目标,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内容、实施、评价等各环节为学校师生提供综合性服务;突破课堂的空间壁垒,开展“大思政课”视域下序列化实践活动。以此实现一体化建设的模式突破。

并尝试三重整合,即整合机构,组建跨区域的“一体化”共同体,组建了以鲁东大学为学术龙头、以芝罘区教科研中心为执行科室,以市区大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跨区域共同体建设团队;整合权责,构建跨学段的“一体化”建设体系,制定下发系列指导性文件;整合资源,构建跨渠道的“4+”融合课堂。

2023年芝罘区从教科研、培训、督查指导、评价激励等方面出发,强化四项举措。小学段从现任教师当中,选拔和培训一批优秀教师长期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并给予资格认证。将思政课建设工作纳入全区每年一次的《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培植 “思政课建设实验学校”、建立“思政课建设基地学校”、推选“思政课建设品牌学校”。落点学校、教师、学生三个群体,创新一体化建设。

探索青少年思政类实践活动认证体系,芝罘区思政教育定下5个方向

新的一年,思政教育怎么做?芝罘区教育和体育局从课程建设、校家社协同育人、教学资源、综合评价及选树培优等方面定下5个教育方向。

会上提到,新的一年要完善“大思政课”建设机制。通过课程、教材、教学、教师一体化建设,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关键环节;强化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加强教学资源一体化建设。2024年要开展“红色读本进校园”活动,进一步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展“思政教育实践基地”创建工作,制定规则、规范标准、开发课程,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共建工作;完善青少年综合评价体系,改变唯成绩至上的传统评价观念,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从学生自身评价和外部评价等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成长反馈,探索建立贯通各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思政类实践活动认证体系,建立分级进阶的激励机制,促进思想政治实践活动有效衔接。

同时,还要加大选树培优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要在课题研究计划中,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研究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设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专项。在思政课教学改革方面,以知名专家或学科带头人为“领头羊”,设置“思政名师工作室”,培育“思政金课”,打造“思政教育基地学校”等,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