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植保领域34年的“植保先锋”黄雪涛——

哪种梨服务到哪里

2024年05月28日

从河北魏县、泊头到江苏盐城,这些赫赫有名的梨乡,都能看到黄雪涛的专业服务。黄雪涛是莱阳市丰禾植保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专注植保领域34年,默默耕耘,成为莱阳颇有名气的“植保先锋”,闯出一片广阔天地。

从事植保,要从他的兴趣说起。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植保站从事病虫害的田间采集。“换了别人,每天跟虫子、蛾子打交道早就烦了。但我觉得挺有乐趣,慢慢喜欢上了这份工作。”黄雪涛说。

1998年,因改革原因,黄雪涛出走植保站,凭借一身专业本领,成立了一家农资公司。红火的农资销售,本可以让他一直顺风顺水。可在与农民的长期接触中,他发现,农民的种植管理太过传统,需要有人引领他们向科学化种植、现代化管理转变。

2016年底,黄雪涛承包了120亩土地,建起了秋月梨示范园,聘请8名有丰富种梨经验的“土专家”为梨园的技术员,凝练出一套秋月梨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同时,依托这套技术,开始在当地试水梨园托管服务。

可雄心勃勃的他,很快就被现实上了一课。因技术不成熟,梨园没达到预期效果,梨园老板们便纷纷找上门来讨要说法。

“人家是老板,我也是老板,被人呲得面红耳赤,真有点干不下去了。”回想起最难熬的日子,黄雪涛至今记忆犹新。他看着梨园里认真工作的工人们,暗自咬紧牙关,再难也要扛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黄雪涛认真反思,终于幡然醒悟:他们的优势在于有一群实操经验非常丰富的“土专家”;但这也是问题所在,“土专家”的专业技术建立在几十年的种梨经验上,跟不上现代种植管理的要求,知识亟需更新。

认识到问题后,他开始寻求改变。2018年冬闲时节,正好得知农广校系统在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便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上课。

“这一学不要紧,当时就觉得不换脑子不行了。”黄雪涛说,学员们在县级农广校学习专业技能,在市级农广校学习经营管理。授课老师不仅理论水平高超,而且实践经验丰富。半个月的学习下来,不仅更新了种植理念,也学到了经营管理知识。

第二年,趁着农闲,他又动员合作社的老师傅和业务骨干去参加培训,更新大家的知识和理念。书本知识和田间实操的结合,擦出了智慧的火花。原来的栽培管理技术打磨得炉火纯青,涵盖了平网架宽行密集栽培技术、水肥一体化省力式管理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土壤修复提升地力综合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农事操作技术、果品品质提升技术等六大技术模块,基本覆盖了秋月梨生产的全过程。

——56台喷雾机、弥雾机、喷粉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种植保机械,实现了“能用机器,坚决不用人工”的理念。

——田间生草,既涵养了梨园小气候,还田后还能变为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根据树体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用肥、配方施肥;喷施低毒高效生物药剂,降低农残。

——授粉时,“先点授后滚授”;疏果时,“一疏两定法”;拉枝60°左右……标准化规范化农事操作,避免农事操作的随意性,提高了果品产量和品质。

凭借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黄雪涛种出来的梨赢得了大家的啧啧称赞,吸引了莱阳和外地的专家、农户们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合作社的托管服务也走出莱阳,走向全国各地。其中,在莱阳及周边服务5000余亩,在省内其它地区及江苏、河北等地服务43个单位、面积达10600亩,让服务基地少走了技术弯路,减少了用肥用药量、提高了果品品质,实现了梨产业的提质增效、种植户的增产增收。

“农户自己管理时比较随意,有的时候药残降不下来,通过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农残,达到欧盟出口标准,提高了销售价格,让农户尝到了甜头。”黄雪涛说。

不仅要种好梨,更要卖出好价钱。在农广校学到的新理念,让他受益匪浅。学完归来后,黄雪涛申请了“三品一标”认证,注册了“黄蜜翠梨”商标,大力进行品牌宣传,产品效益稳步提高。“以前按斤卖,现在论个卖,价格翻了两三倍。”他高兴地说。

一路风雨兼程,一路深耕不辍。看到梨园丰收,看到梨农挣钱,就是黄雪涛最开心的时刻。他说,以后将继续脚踏实地,走向更广阔的未来——哪里有种梨的地方,就把服务延伸到哪里。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通讯员 宋秀英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