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举行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找良方,促生产——

良种+良技,小麦单产提升稳了

2024年05月28日

5月24日,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在莱阳召开全市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关键技术现场观摩培训会。与会人员集中观摩了团旺镇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示范基地和山东连胜种业有限公司第一试验场,大家在田间地头观摩不同品种的长势,探讨提升小麦大面积单产的各项关键技术。

育良种

胜麦711亩产有望达860公斤

粮食要丰收,良种是基础。

“这个品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适应不同的地理位置和土壤肥度,同时它的综合抗性很好,在产量三要素的协调方面也表现优异,还具有良好的抗冻抗寒性。”连胜种业经理夏连胜手握一把胜麦711品种小麦向众人介绍。

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是产量构成的三因素,通过田间调查,结合今年小麦长势与气候趋势,可以预测麦田产量。夏连胜介绍,今年胜麦711新品种攻关田的亩穗数在50万-53万之间,穗粒数平均42粒,千粒重48克左右,产量有望达到860多公斤。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山东连胜种业有限公司第一试验场种植了260亩小麦,除了胜麦711,这里还展示了66个小麦新品种。以“烟农999”为例,它是烟台市农科院历时十余年选育的优质高产小麦品种,打破了小麦“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魔咒,实现了既好吃又高产的育种目标。

“胜麦711”“烟农999”“烟农21”“垦星5号”……随着这些优质品种被繁育、推广,实现小麦大面积单产提升便有了稳定的基础,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从目前的长势看,只要不发生大的气候变化,今年的产量是稳了。”望着绿油油的麦田,夏连胜笑得十分开心。

重科技

水肥一体化助亩产提高一百多公斤

一眼望去,团旺镇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示范基地的小麦在阳光照耀下闪着绿色的光芒;仔细看去,在麦田中央铺设着黑色的主管、支管。在支管上,每隔40厘米左右连接了两条毛管,分别向两侧延伸到麦行间,这些毛管紧贴地面,铺设在麦苗根部,每隔15厘米左右就有一排细小的出水孔,孔中正均匀地向外滴着水滴,湿润着根际土壤,滋润着麦苗生长。

“今年清明前后,我们就开始铺设滴灌,一边铺设一边浇水,这种‘水肥一体化’的新技术省时、省工、省水,不受地势影响,还能提高产量。”团旺镇信北农机专业合作社粮食生产示范基地负责人丁信北说。

使用“水肥一体化”技术后,仅浇水一项,基地便实现省工三分之二以上。在省水方面,以前,每亩地用水五十多立方米,现在,每亩地只用水25立方米-30立方米,节水50%左右。最重要的是小麦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以前,麦苗长高后,喷灌车进不了地,灌浆水浇不上,既影响了产量也影响了籽粒的饱满度,如今既能浇上灌浆水,还能结合使用水溶肥使小麦亩产提高一百多公斤,且麦子籽粒饱满。

在麦地上方,一台无人机十分引人注目,它一边飞行一边喷洒着液体,到了小麦地边缘还会自动转头,如此循环往复,偌大的一片小麦地不一会就均匀地作业完,又快又省力。

“这是大疆T60飞机,可承载120斤液体,日作业面积达600亩,一天多便可实现基地作业全覆盖。”丁信北说,“通过无人机实施小麦‘一喷三防’有利于提高农民田间管理的安全性,同时,无人机采用的离心雾化和超低容量变量喷洒技术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等自主避障系统能够适合各种地形条件,精准施药,既节省了水和农药,又实现了农药减量增效的效果。”

在各项关键技术的加持下,以前亩产600斤—700斤的基地,今年将达到亩产1000斤左右,产量增加了300斤—400斤。

“五良”融合

力促稳面积提单产创高产

如今距麦收还有10天左右的时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如何坚持不懈抓好麦田后期管理工作,确保颗粒归仓?

聚焦“五良”融合,做到稳面积、提单产、创高产。

“‘五良’融合是指良田奠基、良种跟进、良机提能、良法开路、良制保障。”烟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林倩说。

市农技推广中心严格落实各项工作举措,夯实粮油生产根基,结合粮油主推品种,选用高产潜力大、品质优的新品种,建设市县两级粮油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分层次遴选农作物新品种。大力推行整地播种、肥水管理、病虫防治、收获的机械化应用程度。研究和推广“一深、二增、三防、四改”小麦绿色高产高效技术体系。全面落实单粒精播、种肥隔离同播、抗旱保墒、水肥一体化、化控防倒、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探索“实施主体+农技推广+农业科研+涉农企业”的新模式,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促进单产、品质、效益同提升。

YMG全媒体记者 王瑶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