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鞋中沙”现象

2024年06月10日

丛中杰

伏尔泰曾说:“使人疲惫的不是远方的高山,而是鞋子里的一粒沙。”鞋中一粒沙子看似微不足道,但往往令人走起路来感到硌脚,时间一长还会磨出血水。纪律问题也是如此,稍有松懈就可能引发大问题。党员干部要警惕和防止“鞋中沙”现象,始终自警自省、慎初慎微,这样才能在从政路上走得更稳更远,进而顺利抵达“远方的高山”。

要抓小抓细。沙子虽小,却能令人寸步难行。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认为收一些“小意思”、犯一些“小错误”、有一些“小问题”无伤大雅。但正因其“小”,往往容易被人忽视,倘若放任不管,就会由“小病”演变成“大疾”。“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对“鞋中沙”这个小节不能轻视大意,而要时刻保持“祸患常积于忽微”的警醒警觉,对小事小节高度重视,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坚决克服侥幸心理。要见微知著、一叶知秋,凡事从小处着眼、从小事入手,越是在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越是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切实守住廉洁从政的底线。

要抓早抓快。从“感觉硌脚”到“流血受伤”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若能在“鞋子进沙”伊始就察觉并予以清理,也不至于积重难返。对党员干部来说,要想做到拒腐防变,关键在于守好“第一道关口”、系好“第一粒扣子”。“欲善终,当慎初。”始终保持“吾日三省吾身”的自觉,经常“照镜子、正衣冠”,在主动“脱鞋寻沙”中检身正己、叩问初心,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利器”,从而找准问题所在和问题产生的根源。对于已经查摆出的纪律作风问题,应态度积极、行动迅速、处置果断,做到即知即改、立行立改,切实把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确保防患于未然。

要抓严抓实。鞋子进沙,往往在于鞋口宽松。同样,党员干部纪律作风出了问题,归根到底在于没有从严从实要求自己。在前行路上,要把“鞋子”绑牢系紧,从内心深处树牢纪律规矩意识,绷紧“思想弦”,戴好“紧箍咒”,筑牢“防火墙”,始终将党章党规党纪作为言行的刚性约束,既严守“八小时之内”,又管住“八小时之外”,不给“沙子进鞋”以可乘之机。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严以律己不能空喊口号,必须付诸行动、久久为功,融入日常、抓在经常,一步一个脚印,一锤接着一锤,驰而不息正“四风”、树新风,以“钉钉子”精神推动作风建设见到实效、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烟台市福山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