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弘扬廉洁家风 推动尚廉清朗的社会风尚

2024年06月10日

赵笑楠

国以家为基,家以廉为贵。中华儿女自古以来就有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志愿与情怀,中华文明自古以来就有建设廉洁家风的优良传统。家风正则党风正,家风纯则政风纯,家风好则社风好。廉洁家风始终是赓续红色血脉、涵养时代新风的精神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要“自觉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时时处处见贤思齐”。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要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建设廉洁家风的文化精华,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家教贵严

建设廉洁家风要严以治家

严以治家是有尺度的亲情观,立好规矩、管好自己、带好家人。周恩来同志为家人定下“不许请客送礼”等十条家规,告诫进京做事的亲属“完全做一个普通人”。开国大将黄克诚与妻儿立下规矩:不准动用公家的汽车办私事,不准向公家伸手要照顾。他们严格律己和治家,给我们作出了廉洁家风的表率。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原常委、呼和浩特市委原书记云光中在严以治家方面却是一个反面典型。他心不在家、无心治家,后来以利治家、养子不教,最终家破人亡、毁子害家。他妻子说:“我们家是夫不忠、妻不贤、子不孝。”云光中忏悔道:“我们家走到今天的地步,完全是家庭不睦、家教不严、家风不正的恶果!”

所谓治国必先齐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未有之。严以治家是成家立业的基础,一个家庭都管教不好,何事能成?无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有爱也有所约束,才能和谐美满,长远兴旺。

简朴为本

建设廉洁家风要俭以持家

崇俭戒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俭助清廉,奢靡助贪贿。俭以持家的根本是要在思想上防范奢靡腐化。朱德同志经常对邓林说:“我不让你每天做大鱼大肉,不是怕花钱,主要是要养成俭朴的习惯,一切从六亿人民出发,生活上不要太超乎老百姓水平之上。”

《韩非子·喻老》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箕子从一双小小的象牙筷子看到了背后的山珍海味、豪华宫殿,意味着商纣王抛弃了勤俭的德行,选择了奢靡享乐,预示了商王朝的覆灭。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奢靡享乐是滋生贪贿腐败的温床。人一旦养成奢侈的生活作风,并为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择手段,就会逐渐走向腐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在国家、社会、父母为我们提供的良好条件中进行学习、生活,更要时刻提醒自己坚持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争当精神上的富翁,不做物质的奴隶,和家人一起杜绝奢侈享乐,将自己的人生之路走稳、走远。

传家需清

建设廉洁家风要廉以传家

廉以传家是一个家庭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南朝徐勉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清代林则徐曾告诫儿子:“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杨震不为子孙置办产业,以“清白吏子孙”为家训要求后人,子孙大多博学清廉,代代能守家风,成为“东京名族”。

山西水利厅原厅长潘军峰对儿子娇宠无度,放任儿子走入歧途,任人唯亲,将水利系统变成了自家后院。看似爱家实则害家,最终落个身陷囹圄、妻离子散的下场,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高尚的品格、廉洁的家风才是父母留给孩子受用一生的礼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以赤诚之心对待事业、以敬畏之心对待权力、以感恩之心对待职位、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踏实做事、清白做人,忠厚传家久。

中华传统文化和百年党史都在诉说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从古至今,廉洁家风始终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价值观,激荡引领着时代新风尚,凝聚起强大的正能量。让我们在守护廉洁家风中守护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浩荡清流,在传承廉洁家风中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薪火精神,在弘扬廉洁家风中推动尚廉清朗的社会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