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分八大主攻产业,半年引进项目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储备在谈项目14个——

海阳经开区分饰“四角”服务企业

2024年06月19日

海阳经济开发区是海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产业聚焦的主阵地。“开发区的高质量发展依靠的是园区近300家企业、40余个在建项目,只有把项目和企业服务好,开发区才能发展好。” 这是海阳经济开发区工委副书记、管委副主任纪韶华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今年以来,海阳经济开发区以保障项目和企业“引进来、落得下、建得快、过得好、长得大”为目标,全面推行任务化、清单化、责任化式督导落实机制,在精准服务中扮好四种角色,确保在谈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建设、建设项目早竣工、竣工项目早投产、投产企业早纳统。

当好“推介员”

精准推进“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需要“走出去、请进来”,如何做好这篇文章?海阳经济开发区有自己的思路。

今年以来,围绕生物医药、消费类电子、毛衫针织、机械加工等园区重点产业方向,面对济南、青岛等重点区域,海阳经济开发区精准化开展招商活动,减少无效招商、低效招商。赴深圳、烟威青等地走访市外企业12家次,接待目标来海阳考察客商29次。

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做好“市场化”招商文章十分重要。依托海阳和达招商服务有限公司及和达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海阳经济开发区聘请职业经理人、专业招商机构等作为园区招商代理,充分发挥园区两名招商大使作用,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手段,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效率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海阳经济开发区下大力气做好“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将园区产业细分为毛衫针织、轨道交通、清洁能源、新型建材等八大主攻产业方向,聚焦规上企业和带动效应强的头部企业,切实摸清企业发展规划、客户资源,深挖上下游产业线索,全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增资扩产,更好发挥规模效应、联动效应。通过以上方式,今年以来,海阳经济开发区累计引进项目7个,其中过亿元项目3个,储备在谈项目14个。

当好“代办员”

矢志不渝抓好项目建设

落地项目“专班制”、在建项目“包联制”、投产项目“专员制”。海阳经济开发区分管招商工作的管委副主任徐永强认为,项目落地不是终点,恰恰是管委全程服务的开始。

逐个项目成立工作专班,逐项手续进行挂图作战,及时向项目方提供“项目开工手续流程图”等资料,协调发改、行政审批等职能部门办理立项、规划设计、施工许可等各项手续,扫清项目开工前的一切障碍,确保落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

项目开建后,每名中层以上干部至少包联一个重点项目,常态化走访在建项目,及时发现建设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第一时间协调解决,无法解决的逐级提报管委、海阳市政府解决,确保在建项目早竣工、早投产。

以搭建“企业反馈问题直达通道”为目标,开展网格化服务和网格员“走企业、送政策、促发展”活动,每月实地上门走访,建立企业反馈问题交办台账,并狠抓督办、动态管理、直到销号为止。

管委全力护航与企业增资扩产实现双向奔赴。今年以来,海阳经济开发区累计开复工项目22个,总投资17.12亿元。

当好“服务员”

千方百计培育企业

主动当好“服务员”“店小二”,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这不是一句空话,在海阳经济开发区的企业中,处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特别是在“倍增企业”“专精特新”以及“新投产”企业的培育中,海阳经济开发区认真落实《关于推动制造业骨干企业倍增的实施意见》,紧盯园区21家倍增企业发展需求,持续在资源配置、政策引导、金融服务等方面下功夫,做好企业保障服务,重点推动三贤电子、欧特美轨道交通等高增长企业达产满产。

聚焦做大专精特新企业基本盘,海阳经济开发区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改造、设备更新、系统升级,依靠自主研发和原创技术驱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同时,对新投产项目既“扶君上马”又“再送一程”,重点关注项目投产后的初始运行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护航企业开好头、起好步。

今年上半年,海阳经济开发区成功申报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预计1-5月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9亿元。

当好“辅导员”

保障经济平稳运行

在本年度省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中,海阳经济开发区位列二组第10、考核“一等”,高分成绩的背后是管委上下一心全力护航企业的五星级服务。

“我们依托企业服务专员走访、园区网格化管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等机制,做好企业政策辅导、技术辅导,加快推进企业发展。” 纪韶华告诉记者,为解决企业发展难、融资难、招工难,海阳经济开发区积极为企业申报项目资金、协调落实科技专项扶持、银行信贷等金融惠企政策,确保企业享受政策红利,千方百计降低企业运行成本。

针对企业需求,海阳经济开发区定期开展各类人才招聘活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组织园区企业参加海阳市级“名企名校行”“千企百校云招聘会”“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人才对接活动,累计为企业输送产业工人300余人。

(庞磊 于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