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悟八卦,夏至祭伏羲

2024年06月21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是夏季的开始,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时候,这就是我们地理书上所说的“天长夜短”的时刻。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这样描述:“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说明了“夏至”是盛夏的起点。虽然还没有到一年当中最热的日子,但离“入伏”也不远了。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关于夏至的神话故事流传至今,为人们带来了无尽的遐想。

其中,流传较广的要数伏羲的故事。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中国,有一位叫伏羲的神话人物。他是传说中的人文始祖,被誉为华夏族的祖先。他聪明智慧,喜欢观察天地万物,研究自然变化规律。

传说在夏至这一天,伏羲登上一座高山,凝视着大地,他发现自然界的万物在这天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太阳的高度达到了一年中最高的位置,照射的时间也最长。伏羲随之感悟到了人类与自然的联系,他意识到夏至不仅意味着太阳高度的变化,也代表着自然的生命力和循环的开始。

伏羲将这一天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人们每年都要庆祝夏至。他创造了八卦图,将大自然的变化和律动以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这些符号代表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作用,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图腾符号。这也是公祭伏羲大典为何每年在夏至前后举行的原因。

在饮食习俗上,夏至时南方吃五色饭,吃蛇胆,喝酸梅汤等,北方则吃夏至面,喝绿茶、饮绿豆汤等。这些流传至今的习俗,都是为了庆贺夏至的到来、祈愿好运降临。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