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力孔庄

2024年06月21日

邓兆文

从孔庄采风回来,生活又回归了平静,但耳边始终有一种声音在呼唤,心里仿佛也有一面回音壁与之呼应,那种感觉是从前参加类似活动所没有的。我发现自己“怀孕”了,如果不“生”出个娃娃给孔庄父老看看,就好像对不起他们似的。

那么,孔庄到底有什么魅力能让人如此勾魂摄魄呢?

其实,这种感觉从龙泉镇政府驻地到孔庄的路上就有了。那天,是个好天气,形态各异的云朵像一块块白手帕擦拭着天空,而它的倒影在经过的水塘里就像那些欢快的鱼儿在追逐戏谑。俗话说,观景能生情。是的,在那样的氛围里去采风,的确能随机生出一些联想与感叹来。譬如,看到山路在野花与青草中蜿蜒起伏,就想到龙;看到周围山上神态安详的石头,就想到佛,想到仙,而孔庄更甚。

等我们在村委的会议室落坐,看到那些陌生却又似乎熟悉的面孔,一股巨大的暖流顿时油然而生。他们多像生我养我的父老乡亲啊,脸上布满岁月的沟壑,但眼睛明亮有神。面对我们,他们打开了话匣子,如数家珍般地介绍起他们所挚爱的村庄来。

还别说,他们的底气还真不是自嗨的。孔庄40多户人家,老辈人清一色都姓孔。虽然村子小了点,但气场很大,人与人之间非常团结友爱,特别让他们自豪的是这里出了两位将军,一位是曾经的大军区副司令,一位是现任的上将,村子南面的将军谷与将军石的命名就是佐证。

一个多小时的座谈结束后,我们对这里都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那就是:村落不大有名,民风古朴纯真,环境优雅养人。不然的话,村里人也不会那么长寿,最大的年龄都近百岁了,而且从没有发生过盗窃斗殴等刑事案件。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村委干部的陪同下,我们一行五人提着早已按捺不住的心来到了户外。只见一条条柏油小路如蛇形在错落有致的民房中蜿蜒而行。随行的村干部介绍说,这是2009年村里一位在外做生意的乡亲捐资30万元修建的,包括村里的娱乐休闲场所都是。放眼四周,家家户户的小院里都种满了月季、玫瑰、牡丹等各色花卉,有些花枝还越过墙头,向我们招手致意。

出了自然村落,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一处宽阔地带,抬头望远,只见南边的一个山头上隐隐约约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头,在太阳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一位不怒自威的大将军,守卫着山下的芸芸众生,这就是颇具传奇色彩的将军石了。而在我们旁边,是一排排杏树、桃树、苹果树和樱桃树。泛红的大樱桃已经果实累累,这也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印象颇深的是走进路边用一些花枝搭建的小门后所看到的景象。河水潺潺,鸟声啾啾,有竹筒做的小水车顺流而动。顺着河沿寻去,一座在葡萄架掩映下的小院暴露出了行踪。院内鲜花怒放,各种瓜瓜菜菜青翠有序,木栅栏旁的躺椅与石桌石凳以及上面摆放的茶具,无一不诉说着它的主人的浪漫与惬意,大有古时陶渊明生活之遗风。征得主人同意,我们进屋参观。这是一座三层别墅楼,装修考究,里面生活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女主人姓邵,2009年和丈夫买下了这块地方,看中的就是这里高雅脱俗又自带灵气的地理环境,尤其是泉水,那可是从大山深处的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富含多种矿物质,掬一口能甜到人的心坎里。现在,夫妻二人每到周末就在这里住上两天,种花种菜、抚琴、洗温泉,真正过上了一种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田园生活。

说到好山、好水、好风光,陪同的沙经理深有感触。前几年,她利用自己的房子开了一家民宿,来住的客人络绎不绝。我们到她家看了看,只见窗明几净,两个标准间既宽敞又干净,与我在知名旅游打卡地见过的并无差别。锅里的农家饭都是自家种的粮食和蔬菜做的,散发着那种原生态才有的香味,一闻就有食欲。据村干部介绍,随着小山村的美名远播,全国各地来的游客越来越多,旅游业也成了村民收入的另一个来源。

回村的路上,我们来到了村史馆,这里收藏的都是上世纪的农具和村民用的老物件。看得出村民们很在意那段历史,也许只有在今昔的对比中,才更能让后人体会出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其用心不可谓不良苦矣。

告别孔庄的时候已临近中午,此时,艳阳高照,雀鸟欢唱,炊烟袅袅;远处青山含黛,绿水如眸,整个小山村如同一位藏身仙境的佳人,那么让人惦记,那么让人爱恋。我们和这里的干部合影留念,依依惜别,并相约一定会再来,因为我们早已心心相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