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人生写华章

2024年06月21日

林春山

花甲之年荣退故里,带着满身光环,点燃了胶东屋脊。

乡愁依依唱大风,笔墨情怀写人生。一部电视连续剧《牟氏庄园》,拉开了栖霞文旅事业的帷幕。向东,向东,迎着光芒四射的朝阳,激情澎湃地传播着“勤俭家风,耕读世业”的小城历史文化。长篇小说《向日葵》,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兵工厂按上级指示生产牙山火炮和捷克步枪,支援胶东乃至全国抗战的一段红色历史故事,讴歌了栖霞人民的伟大智慧和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栖霞山水,养育了一个富有创造精神的栖霞人。他投笔从戎,为了祖国安宁扛起枪;他激情四射,创作出一个个英雄群像,激励着后来人前赴后继,为祖国、为人民发扬牺牲精神,贡献聪明睿智,建设伟大的祖国。

这个人便是军旅作家衣向东。短短的几十年,他用执着和智慧成就了辉煌人生,实现了文学梦想。他写出了一系列与部队生活有关的作品。《正门哨》《老营盘》《曾在部队扛过枪》等20余部长篇小说,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另外还有散文集《孩子快跑》《卖呆》,长篇报告文学《震区警察的记忆》《桥——“枫桥经验”55周年风雨历程》,儿童文学《李多多和小布丁》《奔跑的豆豆》《朱小强的储蓄罐》《透明的金鱼缸》等。更有层出不穷的影视剧,除了《牟氏庄园》,还有《我们的连队》《护卫者》《好人大冯》《将军日记》《像兄妹一样手拉手》等20余部作品。

他全方位展现出了一个作家的才华,塑造出了形形色色的各类人物形象,同时在无形中,塑造出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中国著名作家形象,也由此获得了无数殊荣,身上更是增加了一道道靓丽的光环:“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小说月报百花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第二届阳翰笙剧本奖”“首届胶东文学奖”等。

著作等身,名副其实,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荣誉加身,这是事实的存在。60岁,是一个人的人生分水岭,衣向东可以骄傲,也应该自豪,他用半生的努力和对生活的热爱,完成了他优秀的人生答卷。然而,他并没有一丝一毫躺在成就和荣誉上睡大觉的思想,而是继往开来,独辟蹊径,在继续坚持文学创作的同时,又将一个作家的艺术风范展露给了热爱并崇拜他的读者。

在60周岁生日前夕,他回到故土,筹备个人书法展。在请中国著名画家苗再新题写展名时,不知是有意还是笔下误,“衣向东书法展”变成了“衣向东书画展”。“书法”与“书画”,一字之差,内涵大相径庭。衣向东拆开苗再新寄来的快递时,一时间手足无措。可是,一个作家、一个文人,自有他的豪情和豪气。干脆,书画就书画,他一不做二不休,在离开展只有一个星期时,拿起画笔,走进了陌生的领域,开始了大胆的绘画创作。或许是冥冥中上天暗助,衣向东居然有模有样地画出了令他自己都大吃一惊的作品。“柿柿如意”“荷塘清趣”等8幅栩栩如生的作品,行家看了都叹为观止。

谈及绘画时,衣向东打趣地说;“这是我的处女画,以前从未涉足过,撒谎是个小王八!”虽然是轻描淡写的戏谑,但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其实,文学和艺术是相通的,这是他深厚的文学造诣,滋养了他灵动的艺术细胞,一朝爆发,势如破竹。

他的书法作品虽然还没有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但是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准,而他却一再谦虚:“我这是文人书画,不懂得什么结构章法,胡乱涂鸦,贻笑大方了。”我知道他的谦虚是发自内心的,但书法和文人书法确实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书法讲究颇多,有些规矩不可逾越,而文人书法却收放自如,个性大胆张扬,把人格魅力通过书法气韵展露无遗。所谓文如其人正是如此,文人书法更是如此。他说:“文人和书法是不可分割的文化符号。”

衣向东,荣退故里醉情乡愁,笔墨情怀抒写人生。不忘生他养他的故土,回归家乡,领军文学兼顾艺术,站在新的起点冲刺新的高度,有他无私的大爱和奉献精神,栖霞文艺的明天必定星光璀璨。

我忽然想起了他描写长春湖的散文作品《家乡的湖》,其实这就是他心中的大海,宽阔的空间,宽阔的胸怀,宽阔的生命源头。文中,他将对家乡深深的情、浓浓的爱融入字里行间,深情呼唤:“让那些浓得化不开的思念,从笔尖流淌出来,流淌成一行行美丽的文字。”我终于读懂了他——荣退故里的赤子之情,回归家乡的游子大爱。“衣向东书画展”,展现出来的不单单是他的艺术梦想,而是诠释了他对家乡的那份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