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新型毒品,都伪装成了啥?

禁毒主题警营开放日,揭开新型毒品的画皮

2024年06月24日

新型毒品到底多会“装”?

看着像可乐罐的电子烟、五颜六色的跳跳糖、香甜可口的奶茶……这些看似常见的饮料、零食竟然是伪装的新型毒品。

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禁毒意识,特别是青少年的识毒、防毒、拒毒能力,6月22日,烟台市禁毒办联合市公安局在烟台胶东文化广场,举办了“护航成长 阳光一生”2024烟台禁毒主题警营开放日活动。芝罘、福山、莱山、牟平、开发、高新区禁毒办,省女子强戒所、市卫健委、烟台海关缉私分局、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单位,禁毒志愿者、驻烟高校代表、市民参加了现场宣传活动。

这些新型毒品你见过吗?

“这是烘焙糕点用的奶油发泡枪,可以被不法分子当作吸食‘笑气’的工具。”在现场笑气展示台前,莱山禁毒大队民警余秀杰拿着一只奶油枪,向烟台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们仔细介绍着:“笑气”是作为麻醉剂、食品添加剂、化工原料等在生活中运用,近年来却被不法分子利用,成了“不是毒品的毒”。一个“笑气”钢瓶、一个奶油发泡枪、一只气球都能成为隐蔽的吸食器。它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极易成瘾,一旦成瘾,难以戒除,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和痛苦。

“奶茶粉”“巧克力”“跳跳糖”……这些看似普通的学生爱吃的零食,实则含有毒品成分。现场民警介绍,一些伪装巧妙、极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正将目标瞄准在校学生。这些新型毒品常以看似普通的零食、饮料等形式出现,学生可能误将新型毒品当作普通零食购买和使用。

莱山区第八小学二年级四班的小学生纪璟闫和妈妈一起来到了现场,看到形形色色的“零食毒品”,他惊讶地瞪大了眼睛。“太震撼了!看似平常的糖果、饮料,竟然可能是隐藏着致命威胁的新型毒品,这让我意识到毒品的伪装是如此可怕。”纪璟闫告诉记者,以后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盲目追求新奇和刺激。同时,也要向身边的同学和朋友宣传新型毒品的危害。

活动现场,禁毒工作人员通过展示新型毒品仿真模型、发放宣传资料、设立咨询台等方式,向过往市民详细介绍了新型毒品的种类、特征及危害。尤其针对近年来出现的“咔哇潮饮”等新型毒品,工作人员结合真实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其伪装性、迷惑性和危害性,提醒市民要提高警惕,切勿因好奇而尝试。

警方秀出各种禁毒“黑科技”

“小智小智,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氯胺酮?”烟台千祥公益团队带来了新款的毒品展示语音提示系统看板,用AI与你聊禁毒知识,志愿者苗春艳在现场向大家进行了演示。现场还设置了禁毒知识展板,吸引了众多市民驻足观看。同时,禁毒志愿者们积极引导市民关注禁毒公众号,以便获取更多禁毒知识和资讯。

活动中,形式多样、精彩丰富的游戏项目,吸引广大市民特别是青少年儿童踊跃参与,在畅玩游戏过程中学习毒品知识,提升识毒、防毒、拒毒的意识和能力。参加现场活动的烟大附小学生王梓涵说:“感觉毒品离我们小学生很远,其实毒品可以伪装成零食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要擦亮双眼,远离毒品!”

“我们在现场还摆放了各种验毒设备,展示科技赋能成果,让群众感受到禁毒‘黑科技’的力量。”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介绍。本次活动设置了各种毒品展示、科技装备展示、警犬搜毒表演、游戏互动、抽奖互动和禁毒签名墙,依托各种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项目,让广大市民在寓教于乐中学习禁毒知识,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现场,禁毒民警以青少年为主要宣传对象,以“上头”电子烟、合成毒品、新型伪装毒品、麻精药品和笑气等未列管成瘾物质为主要宣传内容,科学、准确地普及滥用的危害及防范措施。活动还设置VR模拟毒驾体验区,群众切身体验模拟毒驾,进一步感受毒驾行为产生的危险及严重的后果。

YMG全媒体记者 刘晓阳

通讯员 姜鑫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