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0日
近日,中国教育学会劳动教育分会2024年学术年会暨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经验交流会在烟台举行。会议期间,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的450余位劳动教育领域专家和代表到龙口市新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主题观摩。丰富多彩的活动,令专家代表们称赞不已,对学校开设的特色劳动课程给予高度评价。
活动现场,新民学校精选了“厨房小主人”“灵巧小工匠”“科技小能手”“勤劳小农夫”四大系列30多项特色课程进行展示。“老师,您好,这里展示的是龙口特色美食——排骨包子的制作过程,欢迎您来品尝……”在家乡美食专区排骨包子劳动展位,同学们化身小厨师和店小二,向与会嘉宾介绍和展示了排骨包子的特色和制作全过程,揉面、擀皮、调馅、捏褶,同学们分工合作,很快,一个形状漂亮的包子便包好了。”“你看,他们的动作是那么娴熟,可见,平日在家里没少参与家务劳动。而且,这个美食劳动课程和龙口当地的特色结合起来,同学们在劳动中又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这就不再是一个参与劳动那么简单的事情了,它的内涵实在太丰富了。”来自吉林省教育学院的劳动教育研究员张瀛第一次品尝到排骨包子的美味后,禁不住竖起大拇指对同学们的厨艺啧啧称赞。除了排骨包子、鲅鱼饺子、诸由春饼、龙口粉丝等当地特色美食,日常烹饪、烘焙甜品、健康茶饮等美食类课程,都给大家带来思想、视觉和味蕾的多重刺激。
“欢迎您进入掐丝珐琅工艺坊。这是我们和老师一起制作的工艺品‘沧海寻梦’,讲述的是徐福东渡的故事……”在灵巧小工匠课程展示中,孩子们展示了蓝晒、胶东花饽饽、葫芦工艺、掐丝珐琅等10余个项目。“新民学校不仅让学生学会相应的劳动技能,提升动手能力,更是将烟台文化融入其中,让学生无形中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可,也让孩子们成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小小宣传员!”上海市奉贤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的何哲慧老师有感而发。
在新民农场的桑蚕乐园里,同学们正在进行桑蚕养殖。“学生通过参与养蚕的全过程,深入了解桑蚕文化的历史和内涵,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尊重,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力,增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促进跨学科学习。”新民学校的孙月明老师介绍说,“我们的桑叶采自农场种植的桑树,蚕结茧后制作成锦丝扇工艺品,然后义卖,筹得的款项用来资助家庭困难学生。”
为让学生从小就具有“会生活、会思考、能创造、有担当”的能力和品质,新民学校把劳动教育课程搬出教室,在校园内开发了占地33亩,包含百芳园、百草园、百蔬园、百谷园、百果园和传统种植区、动物养殖区、科技种植区“五园三区”的农场,创建20多个劳动实践功能教室,并结合种植、管理和成品再创造进行劳动周期的闭环设计,开设“胶东花饽饽”“蓝晒”“葫芦烙画”等传统手工艺课程,构造“传统+现代”双线并行劳动教育体系,学生在劳动中开启灵感源泉,发挥创作才能,加工材料就地取材,展示出非凡的艺术创造力。同时,新民学校还将劳动教育与物理、生物、科学、语文、数学、美术等学科相融合,使学生在耕作和创造过程中,开展丰富多样的观察探究和项目式学习,让课本上的枯燥知识都变得鲜活和丰富起来。
为适应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步伐,培养有创新精神、有国际视野的时代新人,学校还开设了“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课程,让学生在科技创造中感受现代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和开拓精神。同时,借助“智慧校园”建设,建立劳动教育管理平台,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学生劳动实践进行评价,学生还可用获得的劳动币在“劳动商城”兑换农场的农产品,使学生更好体会“劳有所获”的成就感。
“真是大开眼界,校园里处处都是课堂。浓厚的劳动教育氛围,既提升了学生的劳动品质和劳动技能,也收获了知识和快乐,一定要把新民学校的经验带回去,因地制宜开展好我们的劳动教育课。”新疆乌鲁木齐市第121小学教师王颖感慨地说。
劳动赋能新教育,实践创新育英才。龙口市新民学校自建校以来,就将“一主多元,协同育人”的劳动教育新模式贯穿不同年级学段,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学校的创新举措让孩子们通过接地气的劳动教育洗礼磨炼自理自立的健康人格。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劳动教育数字化共同体种子学校、山东省劳动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数字化资源建设校、首批烟台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等。
(王军华 郝丽艳 曹玉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