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虫虽小“蜱”气却不小

暑期正值蜱虫活跃期,家长带娃亲近自然要当心

2024年07月17日

暑期来临,不少家长选择在暑期带孩子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外出游玩除了欣赏美丽的风景,也要小心藏匿在花花草草中的各种小虫子,其中最为麻烦的就是蜱虫了。

我国已发现的蜱虫有百余种,其中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能传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以下简称发热伴)的主要是长角血蜱。烟台是长角血蜱的分布地区。每年4—10月为蜱虫活动频繁季节,也是发热伴发病的流行季节。蜱以吸血为生,无论幼虫、若虫、成虫都能吸血。蜱虫吸血前很不起眼,成蜱只有绿豆大小,难以被发现,但吸血后可膨胀至指甲盖大小,涨大几十倍甚至100多倍,堪称动物界的“吸血鬼”。蜱虫攀上宿主后,对寄生部位有一定的选择性,一般在皮肤较薄且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如颈部、耳后、腋窝、腿内侧和腹股沟等处。蜱虫叮咬吸血的同时会释放一种麻醉物质,所以蜱在吸血时被叮咬的人多无痛感,但由于螯肢、口下板同时刺入宿主皮肤,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严重时还可引发继发性感染。蜱虫口器布满倒刺可深扎皮肤,叮咬非常结实,后续处理很麻烦。蜱虫携带多种病原体,可导致传染病的发生,如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斑疹伤寒等。尤其是近几年发现的经蜱传播的发热伴,病情严重者可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小小蜱虫的危害竟如此之大。眼下正值蜱虫活跃期,烟台市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防制专家提醒市民:到山上田间劳作或到草地游玩时,务必注意做好防护,以避免被蜱虫叮咬。应当尽量避免在蜱虫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野外劳作时,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尽量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穿浅色衣服以便于查找有无蜱附着;不要穿凉鞋。在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避蚊胺(DEET,只推荐2岁以上人群使用),可维持数小时有效。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或喷洒,如氯菊酯、含避蚊胺的驱避剂等。带孩子去郊外游玩回来要仔细检查孩子身上有无蜱附着,尤其是关节窝、头皮和耳后等不易被发现的地方。

无论是在人体或动物体表,还是在墙面、地面发现蜱,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用手挤破,要用镊子或其他工具夹死。如不慎接触皮肤被挤破后的流出物,要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一旦发现蜱已叮咬皮肤,应及时到就近的医院摘除。如附近没有医院,可用酒精涂在蜱表面,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尖头镊子夹住其头部轻轻取下,不要生拉硬拽,以免拽伤皮肤,或将蜱的“头部”留在皮肤内。取出后用碘酒或酒精对皮肤做局部消毒处理,并随时观察身体状况,待有条件时去医院检查有无彻底摘除。

另外,对蜱传疾病要保持警惕,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蜱虫叮咬史。

YMG全媒体记者 张苹

通讯员 王朝霞 曾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