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现场会上的发问——

如何从“要我学”变“我要学”?

2024年07月23日

“农民想要学习的是初级视频拍摄技能,像运营这种太‘高大上’的并不适用。”蓬莱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科科长李颜玲说。

“部分学员有学面艺需求,但因培训条件受限,举办效果不是很理想。”龙口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科培训科科长张竹茂说。

7月18日,2024年烟台市农研中心(农广校)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现场会上,全市各区市负责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人员聚在一起,针对眼下班次、课程设置无法满足农民多样化需求等问题,大胆剖析现状,寻找解决思路,让培育工作精准发力,赋能到农民。

“把全市实训基地和田间课堂的资源都推荐给各区市,不需必须依托本区市,可以全市共享、跨区使用”“根据前期调研,列出学时计划、课程计划,让农民自己选课”“培训班级可大可小,培训时间可长可短,50人有效果就不必非得100人”“我们正在整理师资库,会结合农民实际需求来安排”……会上,烟台市·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农广校)主任姜文广一一回应。

据悉,为准确掌握农民实际需要,6月,烟台市农研中心(农广校)对全市11个项目区市发起问卷调研3700余份,内容涉及培训内容、培训形式、培训时间及其他意愿等。其中,记者在蓬莱区的一份问卷回执中看到,针对“农村电商”,其培训内容上写着“最基础的直播带货、视频制作”。

“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各区市农民需求不同,像栖霞对苹果种植、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需求比较集中;像福山区靠近市区,需求比较分散,涉及妇女专题、文旅农家乐等。”烟台市农研中心(农广校)培训科相关人员介绍,“我们会根据调研和今天大家讨论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确保时效性、实用性。”

今年4月,海阳市就根据地域特色,在徐家店镇岚店村采取“理论+实操”方式就蓝莓种植管理技术开展教学,同时还增加了农时二十四节气蓝莓生育期的管理指导。“原本只招收50位学员,结果来了100多人,从‘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海阳市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服务中心农民培训科科长朱小晨说。

自2012年起,烟台市农研中心(农广校)承担农业农村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任务,已累计培育高素质农民2.7万余人,培育了一批乡村新业态的先行者、科技兴农的引领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头人。2019年以来,烟台市农研中心(农广校)争取财政资金505万元,基地自筹资金562.2万元,建设市级农业实训基地(田间课堂)32处,成为全省唯一持续五年给予财政支持的地级市,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提质增效。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

通讯员 宋秀英 杨文娟 朱小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