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斑斓的梨乡莱阳

2024年09月13日

闫星华

横穿莱阳的河叫蚬河,它从莱阳城北旌旗山下流出,顺着北高南低的趋势,迤逦而来,在红土崖与清水河交汇。河的两边是梨树园与灌木丛区,春天梨白夹杂着桃红,槐香夹杂着柳绿,杨挺伴随着松傲,争奇斗艳,形成花艳四方、香气迷人的梦境,游人如织、倩影留芳是一种常态。莱阳北边的沐浴水库,是1958年大兴水利建设时期的产物,可称山丛中的明珠。群山林立的沟沟壑壑,山脉中流淌的“矿泉水”,被切断,被堆积,形成汪洋的“湖泊”。它洗刷了莱阳市的尘埃,解决了全市耕田的用水和八十万人民的饮水问题。

我小时候住在龙旺庄镇纪格庄村,离县城五公里。过了吴格庄大桥就是县城的柏油路,这桥是父亲们带领“战山河”队伍建成的。这座桥平坦、宽阔,汽车、自行车来来往往。进入市里,我们便到街南的新华书店,那里有看不完的书。记得有《林海雪原》《艳阳天》《创业史》等长篇小说。街北是电影院,用一毛钱,就可以看《小兵张嘎》《智取威虎山》等影片。

后来我参军离开了家乡。1976年至1985年,我在军营维修飞机,后来转业回到了莱阳市工作。离开家乡时,街两旁的梧桐树像青年人一样挺拔,归来见面则像中年人一样枝繁叶茂。在市里上班的日子里,城市在一点点地发生变化:楼房高了多了,平房少了破了,蚬河依然从北至南温顺而下。只是两岸绿树成荫,成了市民们游玩的“陶园”。河与城市融合在一起,有了生气和灵气,多了文气和仙气。1992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上级调我到北京一家报社工作。二十年后,我思乡心切,便想在家乡创作一部长篇小说。我独身一人到群山上的一座座山峰,观看山间云雾缭绕的仙境和山下郁郁葱葱的庄稼。那时,家乡的清水河河畔长满了野草和梨树。梨是甜脆的莱阳梨,河水却蜷缩在坑坑洼洼的河床上。曾经洁白的沙滩,被采沙者挖得宛如麻脸。

城市的变化是从蚬水河畔开始的。随着幽静狭长的公园变宽变长,丰茂的植被霞帔雾绕,城市也一点点变大、变美。

1950年,一位专家在莱阳发现了恐龙化石碎片。1951年,经过三个月的挖掘,这里出土了令人震惊的完整的化石标本。因为专家们是在青岛研究恐龙碎片的,便称其为“青岛龙”。当然,欲观“青岛龙”,必进莱阳境,到恐龙纪念馆。比“青岛龙”更早进入人们生活的是莱阳梨。据说明朝朱棣与其侄子朱允炆争夺皇位时,在莱阳患了肺病,当地人献莱阳梨给他食用,竟然治好了他的病。朱棣南伐成功、稳坐皇位后,莱阳梨便成了贡梨,名扬华夏。现在的莱阳市,没有了往日路边市场的嘈杂,礼让文明蔚然成风。街道变宽了,市容变靓了。广场、公园、书店、大型超市分布在各个区域,真正成为现代化的城市模样。闲暇的时候,市民们愿意来到蚬河岸边,享受树荫下的宁静,享受水面鸳鸯相戏的浪漫。

童年时,我喜欢到家乡的小龙山上玩游戏。山顶上矗立着两块巨大的怪石,宛如龙的双角。我们在龙角间穿来藏去,有时爬上龙角顶,俯视山下的田野、河流。广阔浩瀚的麦浪波涛汹涌,村路两边的杨树挺拔高耸,村民垒建的红砖瓦房错落有致。梨树环抱的清水河波光粼粼,野鸭欢快地游来游去,孩童们在细白的沙滩上奔跑戏耍。而河边洞仙庄的凤凰山,披着一身神秘的轻纱,默默地守护着银蛇般蠕动的清水河。

梨乡莱阳,仿佛一块巨大无比的宣纸,被画家们涂抹渲染成色彩斑斓的生活图卷。美丽的城市,秀丽的山河,丰富的水果,快乐的市民,静好的岁月,润泽出这座城市的温馨和坚韧;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挂上金山国际宾馆的楼阁时,一幅古老与现代交织、激情与梦想辉映的画卷,便在梨乡凤凰山前的清水河,舒缓铺展成一幅画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