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清歌

2024年09月20日

北芳

“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作为秋季的第四个节气,太阳月亮两相和,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地间流泻着和谐和美的天籁之音。秋影闪烁着公平公正的天平之美,此时秋色平分、和合共生,如下弦月,一半离一半合,像黑白分明的太极图,一半阴一半阳。

秋分,既意味着当天昼夜平分,又表示平分秋季。半冷半暖之间,走过半个秋天,此后的气温一夜凉过一夜。

《礼记》云:“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的日子。这种风俗开始只在宫廷及上层贵族间奉行,后来发展到民间,并锁定了“秋分”这一天。但是,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能碰上圆月时,若祭月无月,自然兴味索然,大煞风景,于是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现如今,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是饱满的、丰厚的,是农民忠实的朋友。庄稼计算着时光,一茬连着一茬。一连串晴空万里的日子,花生在大街上晒着,玉米也在平房上囤了起来,火红的辣椒一串串在房檐下招摇,像挂着喜庆的鞭炮。一堆方瓜、南瓜老成金黄色,靠在门口沐浴阳光,鸡鸭经过门口就想扭几口,但是皮太硬,总是鸡先用尖嘴啄个口,鸭子才把嘴伸进去掏瓤吃。

玉米花生收完后要进行秋耕。新翻的土地拉出畦子,开始种小麦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地里的庄稼是农人的脸面,谁家勤谁家懒,都明晃晃地挂在果实上。农人说,你荒地一茬,地荒你一生,所以要抢晴耕、翻土地,把冬小麦种上。其时,越冬的葱种、红根菠菜种,都要畦到菜园里。

如今,胶东地区漫山遍野长满了苹果树,秋分时节正是农民给红富士苹果摘袋的时间。摘袋和套袋一样忙,两口子大都带着午饭在山里吃。套袋多的就要雇人,三秋忙季农村无闲人。

摘苹果袋累了时,就到田间地头的柿子树下钩一个软柿子吃。柿子挂满枝头,但是农人顾不得,得摘完苹果后才能把柿子钩回家。板栗也熟了,风一吹,板栗的外壳就裂开了,成熟的栗子掉落草丛。胶东人把像刺猬一样的板栗外壳叫做栗蓬锅子,打板栗时要戴着一顶硬帽子,脚上要穿一双厚底鞋,否则要叫“哎哟”。

夜来的一场秋风,让秋色愈加浓烈。秋分的哨声,让南飞雁的动作更加迅速,枫叶也被吹红了脸;秋风秋雨玩着自己的游戏,把绿色变成红色和黄色,惹得城里人开始向山里进军赏秋色。十里草木,共沐秋风;千程山水,共享月明。笑看秋水清瘦,细品秋色深沉,仰望苍穹云高,细数叶落潇潇,寻赏心乐事,觅生活清欢。一半火红燃烧着诗意,一半清寂生成光阴的弹词。秋意是时光的唯美,秋韵是天地的灵魂。

从古至今,无数的文人雅士站立在秋分的岸上,放眼辽阔的山川大地,写尽三秋的秋风秋雨、秋水秋草、月缺月圆、花开花落,也写尽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王勃登滕王阁而歌“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李白在岳阳楼上乐而忘忧地吟诵“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马致远却唱着婉转的元曲“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烹紫蟹,煮酒烧红叶”,为秋分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地万物四时朝暮里藏着的,不只是自然的秘密,还有生命的乐趣。以身与四季相亲,以心与自然畅叙。经历过春风夏雨,秋分显得含蓄而深沉,从容而淡定。慈蔼的太阳,安详的大地,像历尽沧桑、和蔼可亲的老者,没有春的脆弱,没有夏的冲动,有的只是包容。秋分,最能体现秋的风度、秋的涵养,最能诠释秋的深邃、秋的思想。

秋分之后,阳气渐渐退场,阴气开始旺盛,所以雷公就休班了,下雨下雪都不需要他操心了。秋冬气短,掌管行云布雨的龙王也开始稍作休息,雨量减少,河流水洼处开始干涸。雨水减少也是好事,给人们晾晒秋粮提供了好天气。

到了秋分三候“蛰虫坯户”时,小虫子开始思谋如何钻进泥土,筑自己冬眠的窝了。泥土深处冬暖夏凉,可以在理想的“窑洞”里做上一梦,美梦醒来便是春天。而《诗经》里那只著名的蟋蟀,至少已有1.4亿年的历史,“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诗人陆游发现它“遽已近我床”,遂在皎洁的月光中听“促织鸣东壁”,那是一颗诗心在听秋。

蟋蟀的别名多着呢,促织、蛐蛐、夜鸣虫、将军虫、秋虫、斗鸡、趋织、地喇叭、灶鸡子、孙旺,土蜇……它把儿女们安排在地下蛰伏妥当,便一门心思加入蝈蝈、秋娘的合唱团。蝈蝈在竹笼里唱着骨感的歌,秋娘(纺织娘)跳到聊天的老太太们面前,柔情似水地唱着《天凉好个秋》,老太太也斜着这个通体翠绿、扁豆荚似的秋娘说:“秋娘一叫,懒老婆吓一跳。过去咱们得拆洗棉衣棉被,现在闺女媳妇都给咱们准备现成的了,不用再忙活了。”蟋蟀从水缸后蹦出来,跳到人的脚背上找存在感,力争在秋天的压轴戏《以虫鸣秋》中拿下虫一号的角色。奈何秋虫声如潮水,想争第一谈何容易,但是蟋蟀绝不滥竽充数,依旧唱着生命的赞歌,不负一世韶光。

秋分是蕴藏和沉淀的。丰收是美,凋零是美,收落之间,或急或徐,或盈或亏,是四季更替的历程,是应和生命的节奏,藏着世人的欢喜与忧伤,生活的泥色与诗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