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烈,让尊崇更有温度

龙口市常伦庄村纪念抗日英雄任常伦牺牲暨“任常伦连”命名80周年

2024年10月09日

“战斗英雄任常伦,他是黄县孙胡庄的人,十九岁参加了八路军,打仗赛猛虎,冲锋在头阵……”9月30日,在我国第十一个烈士纪念日之际,纪念任常伦烈士暨“任常伦连”命名80周年活动在龙口市七甲镇常伦庄村举行,村里84岁的农民王宝德领唱了《战斗英雄任常伦》大合唱。

英灵永铸千年颂赞,伟绩长存万古流芳。任常伦烈士的全身铜像掩映在鲜花翠柏之中,高大庄严。铜像前并排摆放着常伦庄村父老乡亲和“任常伦连”全体官兵委托乡亲敬献的花篮,寄托着对英烈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也让红色基因在跨越时空的追思和告慰中薪火相传、赓续不辍。

任常伦1921年出生在黄县(今龙口市)东南部山区孙胡庄一个贫苦家庭。1940年8月参加八路军,1941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猛,参军4年累计参加战斗120多场,9次负伤。1944年8月,任常伦出席山东军区战斗英雄代表大会,荣获“一等战斗英雄”光荣称号。同年11月17日,阻击700多名日军进攻根据地的海阳长沙堡战斗打响,任常伦带领战士们奋勇杀敌,连续打退日军多次疯狂进攻。在手榴弹、子弹都用完后,任常伦端起刺刀带头冲向日军。战斗中,任常伦不幸中弹牺牲,年仅23岁。

任常伦牺牲后,他所在连队被胶东军区命名为“任常伦连”,胶东国防剧团创作了歌曲《战斗英雄任常伦》,至今仍传唱在“任常伦连”和英雄的家乡。1945年2月,黄县人民政府决定将孙胡庄改名为“常伦庄”。2009年9月,任常伦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2014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英雄的村庄,以英雄为名。常伦庄村的老百姓怀念英雄、崇尚英雄、学习英雄,红色基因在这里传承不息。“我家与任常伦两家是邻居,我父亲与任常伦是儿时的玩伴,任常伦6岁丧父、10岁丧母,家里贫困,是吃着乡亲们的饭长大的。”任常伦牺牲时,王宝德才4岁,父亲经常给他兄弟几个讲任常伦的故事。“没有任常伦和先烈们的牺牲,哪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不能忘记任常伦和先烈们,要永远纪念他们。”王宝德感慨道。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从小便耳濡目染,听着任常伦英勇故事长大的王宝德,深刻感受到红色精神在当代散发的光辉,自2016年起,便主动担任了村里红色精神义务讲解员,为到英雄故乡来参观的党员干部、群众和中小学生等声情并茂地讲解任常伦的英雄事迹。他还经常被邀请到社区、学校讲英雄故事。这些年来,王宝德累计为10万多人次讲过任常伦的故事,他本人被评为烟台市道德模范。

“我们胸前的红领巾是用革命先烈的鲜血染红的。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宁。”在纪念活动现场,七甲镇田家小学“任常伦班”的朱佳钰同学满怀深情地说。田家小学是坐落于任常伦烈士家乡的小学,学校积极将英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全过程。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都会组织纪念活动。学校还精心编制了校本教材,将任常伦的英雄事迹作为其中重要内容。2011年6月,教育部授予田家小学每年的五年级1班为“任常伦班”。

最大的纪念是尊崇,最好的告慰是前行。“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村几代人一直将红色基因根植于心,加快社会主义建设,带领群众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常伦庄村党支部书记王忠金介绍,近年来,常伦庄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挖掘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探索红色乡村旅游,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精心勾勒出一幅红色美丽乡村新画卷。

历史因英雄而壮丽、精神因传承而珍贵。“任常伦连”全体官兵在致常伦庄村父老乡亲的一封信中也写道:学习任常伦,钢刀不卷刃!“轻伤仍杀敌、重伤不叫苦,舍命杀顽敌、坚持干到底”的任常伦精神是我们全连官兵的精神宝藏,作为新时代“任常伦连”的官兵,我们理应扛起时代重任,坚决听党指挥,苦练杀敌本领,锻造钢铁意志,随时准备消灭来犯之敌,保卫伟大的祖国和人民,为英雄连队增光添彩,再立新功。

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张大琪 李磊 曹政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