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烟台养老护理提升项目启动,滨州医学院牵手6家养老机构深度合作——

融合发展“医养研”,精准呵护“夕阳红”

2024年10月11日

今年10月是我国第十五个“敬老月”,正值九九重阳佳节之际,10月10日,烟台养老护理提升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由市民政局、滨州医学院联合发起,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与烟台市老年福利服务中心、烟台市福山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等6家养老机构签订协作协议,通过发挥滨医附院的人才资源优势,采取教学示范、专业培训等方式,为养老机构提供医疗、护理、康复等技术支持,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康养护理能力与水平。同时,滨州医学院作为烟台市养老护理培训基地,市老年福利中心作为滨州医学院的社会实践基地,将进一步实现养老护理人才产教研精准对接。

此次滨州医学院和地方养老机构在人才培育、技术协作、医疗健康、医疗救治等领域,深化合作交流,携手共谋发展,不仅为烟台养老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新契机,也进一步推动高等医疗教育和地方养老事业协调发展,构建多方优势互补的“医养研”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

养老护理人才“订单式”培养

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

“以养老服务提升项目为契机,我们将推动院校与本地养老服务机构建立更为广泛和紧密的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合力加强护理员队伍和养老院长两支队伍建设。”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表示,烟台高度重视养老人才队伍建设,今年5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等10部门制定《烟台市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从四个大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推进措施,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保障。

滨州医学院党委书记孙祥军表示,滨州医学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充分发挥学校在人才培养、医养服务、科研创新等方面的资源优势,进一步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学术创造力和社会贡献力,为推进烟台市养老事业发展、医养人才培养和增强老年群众健康福祉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现场,滨州医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全市部分养老机构捐赠价值112.86万元的药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护人员还为入住老年人进行义诊并举办老年常见病公益培训讲座,受到老年朋友和一线护理员的热烈响应。

此次养老护理提升项目是我市丰富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根据市民政局数据显示,截止到2023年底,烟台户籍60岁及以上人员为197.6万人,占比为30.86%,相当于每100个烟台人就有30位老年人,养老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需求日益多元化、精细化。

如何让养老护理人才“供得上”“留得住”“干的好”?全市各级民政部门多措并举,扩总量、促认同、强技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拓宽养老人才渠道,保证人才“供得上”。开展养老护理员千人培训计划,每年培训养老管护人员5000余人次,鼓励院校设立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对符合条件的给予一次性奖补,支持山东省烟台护士学校、滨州医学院等6所院校增设老年护理相关专业。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烟台市“双百计划”拔尖人才社会工作人才、技能大师选拔范围,入选者纳入烟台市高层次人才库,享受高层次人才有关待遇,按规定给予奖励。对在养老服务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提升养老人才行业认同,保证人才“留得住”。

多维度开展养老技能提升,市民政局连续举办8届市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100多名选手直接晋升为高级工。组织养老护理员等从业人员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评定,到2025年持证上岗率达到90%以上,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保证人才“干的好”。

政校企携手助推成果落地

推动“医养研”协作发展

养老服务发展既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扶持,也需要科研院校和医疗机构的积极参与和投入。今年5月份,市民政局与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签约共建的形式,加强养老相关专业合作,为专业型、创新型、应用型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和烟台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推动更多成果在烟台转化落地。

“我们将助推政校携手在康养智库平台建设,技能竞赛、职业培训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产、教、学、研、用深度合作,形成‘医养研’融合发展新格局。”徐忠表示,市民政局加强政校企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纳入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养老领域校企合作,构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2024年底前,各级民政部门通过签约共建的形式,加强与院校共建养老服务学院或养老相关专业合作,加强养老服务政校企对接交流,通过举办研讨交流、养老人才大集、招聘会等方式,搭建人才交流合作平台。

从“医养”融合到“医养研”融合,烟台在养老服务领域不断创新,成效显著。变“养老”为“享老”,叫响“福寿烟台·康养胜地”颐养安居的城市名片。

打造康养产业强市,烟台市以布局康养产业链招商为切入点,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繁荣老年用品产品市场,将养老产业培育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已达成康养产业招商引资项目合作意向5个,合同投资31.1亿元,其中落地项目1个。先后引入德国蕾娜范养老集团、上海九如城等专业养老服务企业到烟台市落地;培育了御花园、宝云、秀林、乐天养老等当地企业,部分企业实行了连锁化运营。同时,通过举办博览会、推荐会、经贸洽谈会,开展对外推介、招商引资等活动,吸引和培育出一批医养产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

优势医疗资源“下沉”

打造“链式”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9月29日,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与莱山区长安社区成功签订了“医养联盟”协议,标志着双方在社区居民医疗健康服务方面的合作正式启动。

目前,烟台正积极探索三甲综合医院优势医疗资源“下沉”,向镇街、村居延伸服务,将“医院—养老院—社区—居家”有效链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医养服务需求。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机构245处、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882处、各类养老床位8.45万张,为满足全市老年群体的多样化养老需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统筹推进养老事业与康养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烟台采取新建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改建医养结合机构、医疗机构设立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养老机构引入和设立医院“四种模式”,统筹推进医、养、康服务融合发展,实现“一套体系、两项产出、三方受益”,即医养康养结合体系,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出,医疗康复机构、养老机构、老年人三方受益。目前,烟台市双证齐全医养结合机构97家,医养结合床位数2.8万张,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覆盖率始终保持100%,建立老年人绿色就医通道比例达100%。

我市在创新推动居家社区机构医养结合协同发展的同时,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成医养结合重要平台,推进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医养结合功能建设,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卫生、助残等公共服务设施统筹布局、互补共享。鼓励有条件的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托老所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配备护理人员、康复护理设施设备和器材,与周边医疗机构达成“嵌入式”发展或者签订合作协议。预计到2025年年底,实现老年人健康体检率100%覆盖,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90%以上。目前,全市已建成城市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0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93处,提前两年实现全覆盖,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居家社区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