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严格落实民政部关于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部署要求,按照山东省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和烟台市民政局“一四三五五”工作思路,聚焦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急难愁盼”问题,结合夏季高温天气特点,开展“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行动期间,烟台市民政局、烟台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紧盯目标、狠抓落实,使区域联动稳中有进,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寻亲喜报频频传来。
精心组织,聚焦重点
织密织牢“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服务网络
织密“救助网”。针对救助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烟台市民政局、“中心”依托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四级救助网络,完善升级“1+15+187+7209”救助服务体系,即以“中心”为“1”个主阵地,建立“15”个区市救助分站,因地制宜建立“187”个临时救助点,联动各类社会团体、社区网格员、热心群众等建立由“7209”名救助信息网络员组成的服务队伍。这一救助服务体系的建立,让救助网络更加细密牢固,确保流浪乞讨等临时遇困人员及时获得帮助。
做好“领头羊”。“6·19”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当天,烟台市民政局组织“中心”和15个区市救助分站同步启动“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成立街面巡查小组推进救助工作。同时,充分发挥中心站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统筹协调、指导落实等作用,对全市15个救助分站的救助管理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全面提升救助队伍的整体素质。
聚焦“三特殊”。“中心”作为区域中心站,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聚焦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在午间及高温等特殊时段,对车站、码头、桥梁涵洞、废弃厂房、城乡接合部等流浪乞讨人员集中活动区域和可能露宿场所进行重点排查。同时,发挥公安、城管等相关部门协同联动作用,进一步延伸救助服务触角,以“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为临时遇困人员筑起“一道防线”。
持续发力,救助及时
优化“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服务供给
夯实“点”。“中心”以救助分站和救助点为基础,及时指导15个区市救助分站增配值班力量,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救助热线24小时畅通,力求响应及时、处置有效。持续优化四级救助网络建设,拓展救助服务网络覆盖范围;持续优化街面救助快速响应及社会参与机制,提升救助服务网络应急处置能力及社会参与度。
串成“线”。“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期间,“中心”扎实做好对受助人员的日常照料、饮食起居等救助服务保障,及时采购防暑物资,及时提供防暑降温食品,全力做好高温防范措施。创新服务机制,打好“物资+服务”“照料+心理疏导”“基本生活服务+就业指导”等救助服务“组合拳”,满足受助人员不同需求。
扩大“面”。“中心”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落实重大问题紧急上报工作程序。对各区市转介的受助人员根据具体需求及时提供购票返乡或护送返乡服务,力争实现“零滞留”。借助全市救助工作群实时调度救助工作开展情况,强化业务指导,推动科技赋能,有效补齐设施短板。
统筹兼顾,前移阵地
提升“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保障能力
识“天象”。为全力应对“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台风“格美”影响期等特殊极端天气,切实保障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生命安全,“中心”按照烟台市民政局关于做好防汛防台风的工作要求,增强责任意识,紧盯天气预警,加强安全检查与应急值守,随时响应辖区救助需求。
延“触觉”。“中心”与烟台广播电视台交通广播爱心1+1公益行动、898救援队、万顺叫车、德衡物业环卫工人群体等建立联络机制。发放救助联络卡片,发动社区信息员、公交出租司机、夜间保安人员等热心群众和志愿者提供流浪乞讨人员线索。在烟台火车站、烟台南站等外来务工人员流动量较大的区域设立临时救助点,前移救助关口,及时为各类临时遇困人员提供便利服务。
强“宣传”。为全面展示“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成效,讲好救助故事,“中心”、各区市救助分站以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为关键,以专项救助行动为重点,以先进救助经验为抓手,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公益短信等方式宣传救助政策,讲述暖心故事,营造关心关爱流浪乞讨人员的良好社会氛围,先后在各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36篇,获得广泛好评。
自“夏季送清凉”专项救助行动开展以来,全市共救助各类受助人员329人,为55名受助人员寻亲成功,护送67名受助人员安全返乡。下一步,烟台市民政局、“中心”将持续落实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工作部署安排,聚焦流浪乞讨人员“急难愁盼”问题,发挥区域中心优势,为推动全市救助管理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刘彦波 隋永见 吴洪洋 颜丙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