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国粹精华 展楹坛风采

2024年10月11日

湾河 学一

这是一部对联文化的大观集成。它精选古今名联,荟萃楹坛珍闻,道说联苑趣事,展现民族文化新天地,令人领略中华国粹风采。

都说诗歌是最精练的汉语言,其实对联才是汉语言的精髓。又说诗和远方是人生境界,其实对联和永恒才是人文上界。

如果说诗歌是文化桂冠上的明珠,那么对联就是明珠中的钻石。如果说诗和远方是人类追寻品评的茗茶,那么对联和永恒就是竞相飨饮的美醇。

诚然,诗和对联都是大雅国风,但诗是对联之母,对联乃诗的衍生。对联是从诗词歌赋辞和骈体文的对偶句中演变而来的,乃“诗中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中华文化瑰宝,永远不朽的国粹。

对联是写刻在纸、布、竹、木、柱上的对偶句,也称对子。根据用场不同,可分为门对、春贴、春联、楹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等。它有自己的基本特点:厘定对称,分上下联(句);字数相等,断句一致;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从结构、内容和创作等来看,又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无情对)、集句对等之分,外观独具特定格度,内涵别有美学精神,是高度浓缩的雅观的汉语言艺术。

对联源远流长,溯源可上至秦汉,追根当及周代桃符,肇始公认为唐末五代,后勃兴于宋元,繁荣于明清,鼎盛于今朝。一般认为,五代十国后蜀主孟昶除夕“题桃符”是春联最早诞生的标志,北宋宰相王安石的《元日》诗是春联勃兴的纪实,而明代皇帝朱元璋传旨过年“加春联一副”,则是春联普及的国家倡导。

对联是大手笔,绝非雕虫小技。它不仅盛行于文教领域,而且展现了各种社会活动;不仅是文人雅士之专属,而且是世人文化水准之徽标;不仅普遍进入寻常百姓家,而且荣登大雅之堂。对“对子”乃中华传统文化盛事,亦雅亦俗皆风骚,亘古亘今是长青,乃国人文化品质崇高的标志、人文社会发达的象征。

古往今来,对联创作繁荣,人才辈出,佳作层叠,不仅积淀丰厚,卷帙浩繁,珍闻趣事风生,光彩烁古耀今,而且楹学发展有成。诸如清代楹联学开山之祖梁章钜的《楹联丛话》(附新话),当代裴国昌主编的《中国楹联大辞典》,童辉主编的《中华对联》,陈家铨选注的《历代名人楹联》,以及其他各种联典楹籍等,都是代表。其优长在于广、全、多,而弱短在于乏精、乏释、乏继,亟须赓续焕新。

而今,事物在发展变化,楹坛日新月异,联苑万花纷呈,时代呼唤博古通今的新型专著续补传承。基于此情,中国作协会员张万和壮心不已,自思人当与时俱进,事应承前启后,文必推陈出新,楹学须越古超今,古稀之余毅然撰写这部《名联珍闻趣事》,以无愧时代而飨读者。

经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张万和终于如愿以偿。这是他的第十一部著作,自云谈不上集成补白之功,无非信笔涂鸦而已,毕竟是耕耘的收获,心血之结晶,可喜可贺。

本书的特点,显著有三。一是广览博采,萃集精华,颇具吸引力和可读性。

在选材上,重质轻量,宁缺毋滥,沧海寻贝,联苑踏芳,共筛选历代约二百名联人,撷取古今五百余副名联,萃集联界珍闻趣事三百余件,行文成章七十余篇,可谓丰赡博奥,洋洋大观。其中,时间跨度大,从最早的对联到当代楹坛,纵横联界春秋。对联作者,从文人墨客、布衣白丁、童稚老叟到达官贵人、帝王将相和人民领袖,皆为名家,有广泛性。联种品类从一字联到超长联,从缺字联到绝补联,从普通类型到特殊类别,一应俱全,全是名作。对联质量更没得说,副副稀有名贵,篇篇熠熠生辉,思想新颖,内涵丰富,修辞严谨,风格迥异,震古铄今。珍闻趣事,饶有风味,涉猎朝堂乡野,关乎人间天上,触及肉体灵魂,包罗社会万象,桩桩绝妙神奇,件件丰富多彩,脍炙人口。阅读此书,如同观览对联大世界的广角镜,引人入胜,备受启迪。

二是赏析深刻,见地深邃,富有感召力与哲理性。该作继往开来,熔古铸今,既有历史的继承,又有时代的创新。作者独立思考,对所选所书之联、之事、之人,力求记述准确翔实,剖析深挖内涵,诠释回归本真,阐述深邃精到,绝无敷衍塞责,更不随波逐流,颇具感召力和哲理性。这种求真务实的敬业精神,体现在全书的每一篇文作中,读之心旷神怡,受益匪浅。

三是精益求精,笔力雄浑,极具文学美感和书卷气。作者惜墨如金,字斟句酌,言简意赅,体现了郑板桥“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的写作理念。全书谋篇布局,注重严谨;文章结构,讲究逻辑;走笔行文,精短唯美;文辞风格,雅俗共赏。全书充满文字之美,洋溢书卷气,读之赏心悦目。

打开《名联珍闻趣事》,徜徉楹学大世界,观览联苑别洞天,领略中华宝典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