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海阳民间文艺发展新篇章——

参演全国山花奖队员凯旋

2024年10月15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秦帆 摄影报道)昨日上午,在地雷战党性教育中心,海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雪,市文联主席申海涛率领众人早早列队,高兴地等候着参加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演出的队员们凯旋。

10时50分,“来了!来了!”伴随着震耳欲聋的鞭炮齐鸣,一辆大巴车正徐徐停下,车门缓缓开启,参加山花奖演出的队员们终于“到家”了!此刻,等候的亲属们早已热泪盈眶。尽管天空中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气氛仍然热烈。顷刻间,锣鸣阵阵,欢呼声此起彼伏,这场热烈而庄重的欢迎仪式,提升了凯旋队员们的幸福感、归属感、价值感。

“《老少爷们扭起来》一登台就将演出推向了高潮,大家把海阳大秧歌的欢快、热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有更多人看到海阳大秧歌,我们做到了!”回忆起山花奖作品终评评选活动现场,山花奖《老少爷们扭起来》带队队长荆志敏仍热血澎湃。

11日晚,第十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艺术表演作品终评评选活动正式举行,由海阳市文联推荐的广场歌舞《老少爷们扭起来》(海阳大秧歌)参加终评评选,见证中国民间文艺的“山花烂漫”时刻,这是今年我省唯一一个参加山花奖的节目。该作品的表演者有的在村里种地,有的在工厂打工,有的是水电工,有的个人经营小店,他们是真正来自民间的秧歌人,书写了海阳民间文艺发展的新篇章。

据了解,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是经中宣部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民间文艺大奖,与电影金鸡百花奖、电视金鹰奖、戏剧梅花奖、舞蹈荷花奖、音乐金钟奖等同属我国文艺界的最高奖项。

海阳大秧歌是一种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形式,遍布海阳十余处乡镇,流传辐射至海阳周边地区。它以豪放、古朴的表演风格、严谨的表演程式和恢宏的表演气势而著称于世。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海阳地域文化的优秀结晶。

海阳大秧歌表演内容丰富,其队伍结构严谨,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出行时排在最前列的是执事部分,由三眼枪、彩旗、香盘(由会首或副会首端捧)、大锣组成。其次是乐队,由大鼓、大锣、大钹、小钹、堂锣等组成。随后是舞队,一般扮有各类角色几十人,其中又分为指挥者——乐大夫;集体表演者——花鼓、小嫚、霸王鞭;双人表演者——货郎与翠花、箍漏与王大娘、丑婆与傻小子、老头与老婆、相公与媳妇等;排在最后的是秧歌剧人物或戏曲杂扮者。

海阳大秧歌演出程序分为:拜进、串街、走大阵、耍小场、跑阵式、演场、拜出七个步骤。解放以前,舞队只扮十几个角色,主要演唱秧歌剧,舞蹈部分只为招徕观众、开路打场所用。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审美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节奏缓慢的秧歌剧渐被冷落,已不占主要地位,而耍小场、跑阵式这些气氛热烈的表演程序则上升为秧歌表演的主体部分了。

海阳大秧歌荣誉满满,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3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15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06名。海阳大秧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省级以上各类荣誉称号160余项,参加了CCTV舞蹈大赛、北京奥运会演出、上海世博会巡演、西安园艺博览会巡演、贝尔格莱德新春汇演等多次国内外各种大型演出,为海阳、为山东、为国家赢得了赞誉和荣耀,如今已经成为海阳对外宣传的重要载体和城市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