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民生之笔 写幸福篇章

2024年10月15日

YMG全媒体记者 童佳怡 通讯员 郭传义 姜乾 摄影报道

城市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认同感”,需要鲜明的民生底色。翻开烟台黄渤海新区的“民生账单”,这份“底色”成色十足。

有“沉甸甸”“有分量”的民生实事项目、有惠民暖心的民生服务,如“教育”“宜居”“便民服务”……随着一批批民生项目的落实落细、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开花、一个个热切的民生期盼得到回应,美好新区的民生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在新区,感觉很幸福。”是对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的最真挚回应。

育教育人用心 教育投入力度全市第一

在这个秋季学期,刚上初一的秦书妍,不仅迎来了自己的“新学期”,还真正意义上迎来了自己的新学校——烟台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凤台山校区。

“我非常喜欢我们学校的绿植,色彩丰富,显得生机勃勃。在新环境中,我会更加努力学习。”秦书妍笑着说。

整座学校不只是外部环境“上大分”,学校内部更是一个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舞台。

“凤台山校区内,均配备云机房、吊装实验室、理化数字教室、舞蹈室及风雨操场等专业艺体教室。在这里,学生们将享受到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参与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烟台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专职副书记杨树勇介绍。

烟台开发区第六初级中学凤台山校区的投入使用,是黄渤海新区让更多教育资源实现融合共享的又一生动实践。据统计,近三年,黄渤海新区学生数量进入了增长最快的时期,年平均净增数量都在5000人以上。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新区将学位需求压力转化为教育资源供给动力,新建、改建中小学15所,投入力度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

教育是民生之本,既要让新区学生“好上学”,更要让他们“上好学”。为此,黄渤海新区深入推进名师名校长培养、教研引领、“幸福教师”建设工程等改革提升措施,促进每一所学校优质特色培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示范园区。

义务教育坚持“五育并举”,职业教育秉承“产教融合”。深知以硬核教育铸精英人才的烟台黄渤海新区,依托其自身的产业和职教资源优势,重点抓好课程开发、“双师”队伍建设、人才联合培养等关键环节,打造贯通式人才培养体系,让“产教融合、教城融合、产城融合”的“大职教”发展格局日益完善。

居住更舒心 1180户居民圆了“安居梦”

这个“十一”假期,南张家村的张恩青一家,并没有选择带孩子出去游玩,因为他们要忙着装修自己的新家。

“两套房子楼层都不错,一套给我们老两口住,一套给孩子当婚房。小区居住环境整体来说都不错,我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张恩青开心地说。据统计,此次“圆满收官”的古现街道金瑞小区(金桂二期)共有1525套安置房,目前已让1180户居民圆了“安居梦”。

金瑞小区新业主们满意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新区居民持续攀升的幸福指数。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始终把安置房建设摆在民生事项中的首要位置,聚焦群众所需所想、所急所盼,按照“安置房品质优于同标准商品房”的目标,持续惠民生、补短板,努力打造高品质安置社区。

“目前,已建成交付福柳四期、金瑞2个小区,年底还将建成交付海康、和畅2个小区。”黄渤海新区建设交通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区今年全年可提供安置房7272套,稳稳托起群众“安居梦”。

除了安居,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还聚焦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使民生菜单一再拉长:

——围绕群众出行和项目配套,实施基建项目44个,打通柳林河西路、汉江路、芝樱路等市政道路12条,道路通行效率大幅提升。

——潍烟高铁开发区段已全线完工、烟台西站配套综合交通枢纽基本完工、国道228烟台开发区段路面修复工程完工通车,居民出行体验再升级。

——10月底前对金光、凤台等8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合理增加充电桩等便民设施,更好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急民之所需,解民之所忧。如今,新区一个个民生“大礼包”的成功兑现,为城市发展释放了新空间、完善了新功能、塑造了新环境,也让群众的居住更加暖心、出行更加顺心、生活更加舒心。

政务服务更贴心 把“政务大厅”搬到家门口

身在群众之中,方知民心所向。作为政务服务中最贴近群众的一环,窗口服务是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在新区,这座“桥梁”,总有着最具象化的诠释。

大季家街道方里刘家村的刘大爷和老伴可能不会想到,夫妻俩在花甲之年还能领到崭新的“红本本”。原来,刘大爷和老伴的结婚证是1975年办的,遗失了好多年,一直没去补办。了解情况后,黄渤海新区社会事业发展局针对此类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并再造优化补发婚姻登记证的办事流程,最终为拥有类似情况的18对老人补领了结婚证。“我们先后五次入村帮助老人审核、准备相关补证材料,并分批分次统一组织到窗口一次办好,目前,已累计为60对老人集中补发结婚证。”黄渤海新区婚姻登记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突破时空限制,打造泛在可及的政务服务体系。近年来,黄渤海新区不仅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温度”,更是不断延伸政务服务触角,积聚政务服务“浓度”,将“政务大厅”搬到了群众“家门口”。

“以前打印社保医保证明都要到政务服务大厅,没想到如今在银行也能办,真是太方便了。”张健惊喜地说。

张健这份喜悦代表着又一桩民生实事“落地”,这背后是黄渤海新区全力拉近服务距离,推动高频事项“就近办”的努力——今年上半年,黄渤海新区科学布局线下政务服务网点,完善帮办代办机制,推动高频事项就近能办、多点可办、少跑快办,努力打造泛在可及、智慧便捷、公平普惠的政务服务体系。

“目前,全区4个镇街、156个村(社区)实现了便民服务中心、便民服务站全覆盖。”烟台黄渤海新区行政审批局政务管理处负责人王岩告诉记者,目前,新区已在大季家街道设立政务服务分中心,并将企业设立、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等10余项高频事项下沉,有效辐射化工园区、潮水镇等区域,破解因新区地域狭长导致西区企业群众办事不便的难题。

此外,新区还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智化”转型,全力推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做到政务服务“随时随地、触手可及”,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据统计,目前新区已有62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山东政务服务网运行,可网办率达到100%。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掌上勘验”小程序,改变了传统现场勘验模式,让办事群众、踏勘人员全程线上互动,并一对一指导、点对点整改,平均勘验时间由原来的180分钟减少至30分钟,58个事项实现“受理即拿证”。截至目前,累计提供远程帮办代办服务1370余次,网上申报一次性成功率由50%提高至95%以上。

把“民生事”当“头等事”。在这场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新起点的民生保障和改善接力赛中,黄渤海新区将全力以赴,让更多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项目不断结出硕果,让烟台黄渤海新区的幸福民生底色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