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6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赵仁杰)莱阳市委编办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义,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将党管人才与优编强才深度融合,注重人才引育、推动产才融合,以“优编强才”有效破解县级人才引育难题,助力打造具有梨乡特色的人才集聚新高地。
强体制、促履职
凝聚人才工作合力
日前,莱阳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召开后,莱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王永强满面笑容地走出会场,对工作人员感叹道:“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成立体现了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更是将以前各自为政的工作局面转变为现在群策群力的良好氛围,以前抓耳挠腮也解决不了的问题,现在在各部门的统筹协调下,一天时间就完美解决了!”
记者了解到,莱阳市委编办坚持和强化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优化机制,全面梳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6个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司其职、专职机构落实”的工作机制。同时,他们主动牵头开展部门人才履职效能评估工作,动态掌握部门人才工作的履职情况、内部机构运行情况及各部门协同配合中遇到的“瓶颈”难题,实现“精确分工—部门认领—清单管理—精准考核”的管理闭环。
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落实力,莱阳市还成立了正科级人才机构——高层次人才管理服务中心。该中心设立综合科、招才引智科、信息科、人才服务科等四个科室,核定人员编制15名。该单位经全市择优筛选、组织部们推荐,目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为40岁,工作人员平均年龄为34岁,是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工作队伍。
搭平台、优编制
塑造人才集聚高地
“作为梨乡青年学子,很多小伙伴都想将学到的知识和技术应用到实际中去,为家乡发展作出贡献。现在各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搭建和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的出现,让我们深感兴奋,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在这片热土上书写有价值的青春。”在不久前的中国农业大学校地企招才引智对接交流会上,一位莱阳籍的学生说。
近年来,莱阳市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聚焦“1+3+3+X”产业体系,推进人才平台项目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引才“准度”“宽度”。为优化科技创新工作机构,莱阳市委编办为该市科技创新促进中心增编制、补人才,推动引进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蔬菜加工中心等创新平台,并配套出台了《莱阳市高层次人才周转编制管理使用办法》,调剂100余个编制纳入高层次人才“编制池”,为102名高层次人才赴莱就业提供“蓄水源泉”,助力莱阳市花生产业技术研究院、预制菜产业研究院成立。同时,为抓好本土人才培育,他们推动市职专学校增设农产品贮藏与加工、食品安全与检测技术和物流服务与管理等三个专业,实行“厂中校”“校中企”,为本土企业订单式培养对口人才800余名。
此外,莱阳市委编办还通过“数字赋能”,科学补充急需人才。他们结合主导产业部门的人才需求,科学分析机构编制系统和一体化平台数据,绘制人才需求图,连续两年为预制菜、现代物流、清洁能源等产业链相关部门制定用编进人计划40余名,有效地补充了产业链部门人才的缺口;他们积极为人才到基层一线工作设岗搭台,公开招聘优秀毕业生8批次,招引200余名优秀青年,满足了基层一线的用才需求。
抓服务、促保障
优化人才引育环境
前几天,新入职的高层次人才赵先生满心喜悦地走出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窗口”,对同行友人激动地说:“业务人员全程陪同,人才政策讲解细致,落编、工资、社保等业务一次性办理,绿色通道省时省力,非常便捷!”
“一站式窗口,一次性办理”是莱阳市优化人才引育环境的生动体现。近年来,莱阳市委编办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升人才服务内容,以“私人定制”“帮办代办”等举措为高层次人才提供金牌“保姆”服务,助力高层次人才集聚梨乡。他们聚焦人才引进,协同组织、财政、人社等部门推动形成“随时受理、专人办理、限时办结”的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在人社局设立高层次人才一站式窗口,实现用编、入编、工资认定审核等业务一条龙服务。同时,他们组建多部门参与的人才服务专员队伍,为高层次人才定制一对一个性化服务,采取线上审批“零跑腿”、线下审核“一次办”工作法,提供有效服务90余次,为人才在子女入学、医疗保障、配偶就业等方面搭建了生活便利的“高速路”。
记者还了解到,莱阳市最近推出了“周末沙龙”活动,让人才引育相关部门、“1+3+3+X”主导产业部门与人才面对面交流,有效地破解了人才部门不抓产业、产业部门不抓人才的“两张皮”现象,推动解决各类人才招引实际问题30余个。
“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工作要求,不断地引人才、搭平台、优服务、促合作,全面提升引才工作质效,持续打造梨乡人才集聚高地。”莱阳市委编办主要负责同志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