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新区打造高端载体,赋能新质生产力——

数实融合迎来新“园圃”

2024年10月18日

金秋十月,磁山山畔,烟台黄渤海新区数实融合再结硕果。

10月17日,烟台黄渤海新区举行数实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见证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开园。会上,举行了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系列项目签约仪式。业达经发集团分别与合作运营单位、基金合作单位签约,并现场向入驻创新园圃的首批12家企业交付钥匙。

一举导入12个项目

17日上午,在崭新的烟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A1报告厅,2024数实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暨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开园仪式拉开帷幕。

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是黄渤海新区重点打造的高端载体,定位于集资源整合、创新策源、成果孵化、产业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致力于培育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

自2021年9月启动以来,创新园圃项目边建设、边招商、边策划运营、边导入资源,成功与中国通用咨询、中关村智酷、凤凰产教融合等3家机构和2家基金达成合作。在开园仪式上,合作成果成功签约,并一举导入了12个项目,实现了项目建成即投用、企业签约即入驻。

作为第一批入驻园区的企业,惠州大亚湾永昶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勇表示,烟台的投资环境非常优越,政府的服务意识很强。“从项目谈判开始,新区的每一项细节都做得非常周到,做到了‘一站式服务’。”李勇在受访时说,“烟台优越的自然环境,十分吸引高科技人才在此安居乐业。我们计划把公司高端的AI算力中心落户到烟台,在烟台把我们的业务做大做强。”

建设“花园式”科研社区

走进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这里配套设施齐全,景观餐厅、观景平台、咖啡厅等现代休闲场所遍布园区。区别于普通科研场所,这里更像是一处“花园式”的科研社区。

创新园圃由业达经发集团投资建设,共有22栋单体,总建筑面积达23.2万平方米,按照“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规划,布局研发办公区、产研孵化区、生活服务区等三大功能区,围绕技术研发、项目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育成“四个关键领域”,致力于打造集众创空间、孵化加速、综合配套和商务服务于一体、具有国际水准的数字经济产业园。

创新园圃不是科研“孤岛”,而是新生代生态化科研社区。

“作为园区运营方,我们将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色,依托烟台新能源、高端装备等优势产业,招引技术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快速成长型高精尖科技企业,培育烟台新质生产力产业集群,形成以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为主导,以数字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开放的价值生态圈。”通用技术集团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济师刘旭表示。

发挥数字经济驱动力

推动高质量发展,实体经济是坚实支撑,数字经济是重要驱动力量。

近年来,黄渤海新区坚持科技创新的核心地位,系统谋划了八角湾中央创新区、黄石湾海洋经济区、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两区两廊”的科创布局。其中,烟台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集聚了万华化学全球研发中心、现代汽车(中国)研发中心、张裕国家级葡萄酒研发中心等三大国际研发总部,形成了约20平方公里的“人”字形创新经济管廊。

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黄渤海新区已经聚集起华为(烟台)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百度智能云烟台数字产业创新中心等一批数字技术研发中心,京东智能城市(山东半岛)数字经济产业园、趣丸(烟台)数字经济产业园等一批数字产业引育平台,以及山东恒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烟台国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成为重要的数字产业集聚区。

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的正式开园,将产生强大的创新策源效应,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锚点。

“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将利用3—5年时间,争创省级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国家级孵化器、国家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烟台黄渤海新区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局负责人表示,全区将依托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全力推动人工智能、5G网络、大数据、大模型、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有机融合,高标准构建一流的数字经济产业共融生态圈。

YMG全媒体记者 衣玉林

通讯员 马海伟 牟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