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项预警指标实现社会救助应救尽救,民政领域改革成果显著——

烟台养老床位达8.3万张

2024年10月23日

昨日,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改革攻坚进行时”系列发布会第三场,介绍全市民政领域深化改革情况。今年烟台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社会事务、慈善事业等领域改革成果显著,成功入选2024年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

全市养老机构达到245家

深秋时节,莱山区迎春佳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十分热闹,中心推出的能量舱、理疗仪等体验颇受居民欢迎。“最近阴雨天,来做理疗特别舒服,家门口有这么个休闲娱乐保健的地方,对我们老人来说太方便了。”社区退休居民孙彩香说。

让“养老”变“享老”,像迎春佳苑这种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正在烟台全市逐步推广。今年1月1日,《烟台市养老服务条例》正式实施,烟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聚焦老有所养,烟台养老事业正实现突破发展,全市养老机构达到245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883处,各类养老床位8.3万张,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的区(市)、乡镇(街道)、村(社区)、家庭的四级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日趋完善。

今年,烟台还成功入选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成为全省2个入选地区之一。“下一步我们将深化老龄和养老工作改革,制定出台养老服务事业产业协同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徐忠表示,各级民政部门将加强县级综合养老服务平台建设、乡镇(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村(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建设,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有机衔接、功能完善、分工科学的养老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动态监测128项预警指标

社会救助关乎困难群众的衣食冷暖,兜底保障是一座城市的温暖底色。今年8月份,烟台被列为全国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单位,社会救助工作再添新引擎。

年均救助各类人员1000人次,年均寻亲成功100人次、医疗救治150人次、护送返乡300人次……来自市社会救助综合服务中心的数据,让“温暖烟台”的名片更加闪亮。

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过程中,我市从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认定工作、加快推进服务类社会救助发展两方面提升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困难群众。

开展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是对困难群众快速预警、主动发现、精准救助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市应用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信息平台从防漏保、防错保两个维度设置了因病、因教育、因残疾、待遇重复、生存校验等21类128项预警指标,按照实时、定期、按需三种监测周期开展信息比对,通过平台将预警信息直接下发至乡镇(街道)进行“铁脚板”摸排处置,为做好社会救助应救尽救、应退尽退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

市民政局将出台服务类救助发展意见,进一步明确服务类社会救助的供给主体、对象范围、服务内容、运行机制等。优化改造“数字民政平台”,探索建立社会救助、慈善衔接、流浪乞讨救助、未成年人保护、老年人关怀、数据监测6个子系统,以低收入人口、流浪乞讨人员、未成年人、老年人4类民政服务对象为主体,完善动态监测指标体系,推出“温暖便民码”,根据致困原因、服务需求、急难程度和诚信情况等要素,分类匹配救助政策以及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多样化服务,形成人员主动排查、资源主动链接、服务主动匹配的一站式民政服务模式。

让数据跑腿实现“跨省通办”

“我是泰安人,对象是辽宁人,我们这种情况能在咱烟台办理结婚登记吗?”在市民政局接听12345热线期间,不少市民打电话咨询跨省办理婚姻登记问题。“目前烟台婚姻登记已经实现了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只要在爱山东APP上预约,就可以到就近的婚姻登记处办理。”

一句简单的话语,温馨又暖心。而暖心的背后,是烟台社会事务工作不懈的改革和创新,是全市婚姻登记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开通婚姻登记网上预约服务,并在特殊节假日开展预约办理结婚登记业务,通过分时段预约,有效避免“扎堆”登记。通过网上婚姻登记预约预审并告知登记所需材料,避免新人“多次跑”,服务更具人性化。持续推进婚姻登记“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婚育户一件事联办”方便群众办事,实现婚姻登记“扫码办”,推进户籍类电子证照在婚姻登记领域的应用,当事人现场登录户籍地省级政务APP或其官方微信公众号调取身份证、户口簿、居住证等电子证照,可作为有效身份证件使用,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扎实开展婚姻登记数据补录工作,加快整理和补录婚姻登记历史数据,为群众补领(换发)婚姻登记证,切实提升婚姻登记信息数据完整性、准确性,提高信息跨部门共享利用水平,减少群众不必要的证明及办事次数。

慈善组织年均增长15%

推动公益慈善城市建设是今年市民政部门“三大攻坚”之一,加强慈善文化建设,提升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驱力,我市涌现出诸多亮眼举措。

挖掘传承历史,讲好“广仁堂”“恤养院”“向善街”等慈善文化故事,筹建全省首家慈善文化馆,集展示、传播、捐赠、体验及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设立文化展示、互动体验、教育培训、项目交流等区域,打造慈善文化展示窗口、教育课堂和交流平台。打造创新试点,在芝罘区筛选部分镇街和社区开展“慈善社区”建设试点,全市设立慈善地标(空间)20余处,开展慈善文化宣传和服务140多场次。以“品重烟台·慈善之城”为引领打造全市慈善品牌矩阵,积极开展“中华慈善日”宣传、社会公开周、慈善晚会等活动,做好“爱心一日捐”“99公益日”等宣传发动,召开首届“烟台慈善榜”发布会,制作慈善宣传片,征集发布慈善LOGO、宣传标语和慈善故事,广泛凝聚各方力量,浓厚全域慈善氛围。

今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关于推动新时代公益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着眼打造“品重烟台·慈善之城”,到2026年底,慈善组织年均增长15%,社区慈善基金年均增长10%,社会捐赠总额年均增长5%,慈善地标(空间)增加10处以上,累计服务群众100万人次以上,全市慈善活动力、慈善组织力、慈善发展力、慈善透明力、慈善影响力显著提升。

YMG全媒体记者 赖皓阳

通讯员 张海滨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