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山区高素质农民陈洁:

做好苹果品控卖出真正价值

2024年11月05日

进入果园开直播、来到仓库就选果、回到屋里打订单……金秋十月,在漫山遍野的苹果香里,福山区高素质农民陈洁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

她一头短发、处事干练,看准烟台苹果的潜力后,毅然辞去城市的白领工作,来到小山村卖起了苹果。

她眼里有光、心中有梦,坚信好产品应该卖出好价格,才能助农增收,体现出烟台苹果的真正价值。

她在经营烟台苹果的过程中,成就了有价值的人生,也书写着烟台苹果的精彩故事。

困惑

好苹果为啥卖不上好价钱?

“85后”的陈洁,原本在南京一家公司做金融猎头,光鲜靓丽、收入稳定,老公则来自福山的果农家庭。

每年秋天,家里都会寄来苹果。一来二去,陈洁发现一个问题:公公婆婆一年到头面朝黄土背朝天,苹果成熟后,还要起早贪黑去市场上卖,价格只有三五块钱一斤。扣除生产成本后,几乎赚不到什么钱。而她在当地买的4颗装苹果,要花30多元。

这让她直呼“简直不敢想象”:这点钱,根本体现不出烟台苹果的真正价值。在她看来,烟台的气候得天独厚,烟台果农的种植技术全国一流,烟台苹果的品质更是上乘,可为什么就是卖不上价呢?她既为果农们的勤恳朴实感到心酸,又对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

经过深入了解,她终于知道了其中的缘由。在电商时代,很多地方特产都通过触网走向全国。但在公婆这里,苹果收获后,还要拉到苹果市场上,经过苹果贩子卖到全国各地。中间商为了赚差价,肯定要压低苹果价格,间接地压缩了果农的利润。

而在南京,不少亲戚朋友吃过她家的苹果后,都对烟台苹果的高品质和高性价比赞不绝口,不少人还特意向她求购。

也就是说,消费者买不到好吃的烟台苹果,而果农的好苹果又卖不上好价钱,产销之间出现了信息梗阻。

“我的生活经历告诉我,在大城市,需求端的消费者很愿意为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产品买单。我们只要在供应端和需求端之间建立联系,就能让苹果经济良性循环,真正畅通起来。”陈洁说。

行动

辞职来烟,开启创业之路

返乡创业的想法并没有得到亲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决定,因为她和老公都有稳定的工作,孩子也还小。老公也认为,好不容易“跳出农门”,为什么还要回去。

为了家庭,陈洁暂缓了回村创业的计划,但这个念头一直在心中萦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她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客户。

渐渐的,在微信群和朋友圈里,自家的苹果名气越来越大,到了后期甚至已经不够卖了。为了给以后的创业打好基础,她还利用周末、休班的时间参加各类社群活动。同时,发挥自己的人脉关系,链接各类资源,积累了大批优质客户。

如水的好评和不断的加单,让陈洁对卖苹果这件事越来越有信心。身在南京,心却早已飞到了福山。在解决家人的顾虑后,陈洁最终得到了大家的支持。2022年10月,陈洁辞职来到农村婆家,开始了创业历程。

“太苦了。”说起回乡第一年,陈洁苦笑道,从喝井水到睡火炕,农村生活和想象中的田园诗意简直天差地别,让没有农村生活经历的她吃尽了苦头。

在生活感到不适的同时,事业上也遭遇了困难,作为一个外乡人,大家并不信任她,不觉得她能干出什么名堂;在选品进货上,因为经验不足,提前交付全款结果货不对板、品质参差不齐,损失惨重。困难击不倒心怀希望的人。熬过了第一个寒冬后,陈洁终于融入了小山村,工作也开始上手。

上手

创业第一年,流水达到200万

在仓库里,陈洁轻轻捡起筐里的苹果,用泡沫纸包好后,又套上两层网套。这样,即便运输途中发生颠簸,由三层包装“护体”的苹果也不会因磕碰而损伤。

这个小小的细节,就能看出她对产品的严苛和细心。“品控是我们最大的竞争力。”陈洁说,为了保证产品品质稳定,所有果品都是她亲手挑选的。而且,只要产品足够好,她愿意支付远高于市场的收购价格。

把控好品质,好苹果也卖出了好价格。一箱12颗苹果,她能卖到128元。她认为,这才是烟台苹果的真正价值。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客户永远是最重要的资源。陈洁凭着多年的积累和经营,攒下一批优质大客户。打开聊天记录能看到,客户的订单动辄50箱、上百箱。

可如何才能让客户保持新鲜感并持续下单?陈洁根据农时不断“上新”,增加优质、健康的特色农产品品类。比如秋月梨、“烟薯25”地瓜、烟台大樱桃等,实现周年供应。到了收获季,她都会到田间地头拍摄视频,增加互动性。

尽管每天都要忙着选品、写文案、对接物流,但她也会定期外出参加各类活动、会议、培训,了解行业最新信息,给自己“充电”赋能。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洁的事业越来越红火,创业第一年的流水就达到了200万元。2024年,陈洁注册创办了合作社,除了销售社员的农产品外,还依托周边冷库助农销售。即便在苹果行情不理想、压货严重的情况下,今年3月的出货量也在5万斤左右。

农村电商方兴未艾、大有可为。陈洁计划做出自己的品牌,一二三产联动,助力“烟台好品”卖向全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

YMG全媒体记者 苗春雷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