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口市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

西河阳村奏响古韵“新”乐章

2024年11月06日

金秋时节,蜿蜒的黄水河畔,一丛丛黄灿灿的芦苇迎风曼舞,芦花摇曳,如诗如画;朝阳柔和的光线照耀在水面上,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就像一条金光闪闪的彩带,为美丽的乡村增添了新的风景和无限生机。

黄水河穿过的龙口市诸由观镇,将古老的文明与现代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建设了“河畔古韵·富美诸由”文明实践展示带,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典范。

老龙街、哈瓦房、青石板路,走在诸由观镇西河阳村,古色古香的建筑、干净整洁的街道,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画卷,黄水河的自然风光和西河阳村丰厚的历史底蕴,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打卡拍照。龙口市以“城野无界,乡村大有可为”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理念,将黄水河东岸诸由观镇10个行政村串联成线,打造了一条集观光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可观、可感、可参与的文明实践展示带。展示带整合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产业特征和自然风光,推出了“四季、四节、四线”文旅融合文明实践品牌和“诸有好礼”文创产品,充分满足城市居民追求田园生活、渴望释放压力的心理需求,丰富游客体验感。

诸由观镇冶基村村民王雪颖本是一名普通农家妇女,在龙口市就业创业培训基地进行培训之后,她成为一名手工线编技艺达人,通过电商销售平台,将自己编织的向阳花、玩偶、帽子等手工艺品售往全国各地。冶基村还定期举办“山东手造”和“直播带货”培训,辐射至展示带上的10处文明实践站、4处文明实践特色工作室和家庭站。

如今,龙口市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不断丰富农村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内容,让更多人拥有一技之长,为助力就业创业、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注入源头活水。像王雪颖一样,许多农家妇女凭借“线编”这一具有龙口地方特色的非遗文化,在一次次技能培训中绽放光彩。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支撑。当前,诸由观镇整合文明实践展示带内的人才资源,淬炼了乡音宣讲团、非遗文化传承团、红色“导游团”等队伍,实现了非遗传承、高质量就业、助推经济持续发展的“多赢”。在诸由观镇东河阳村张业建文明实践家庭站,山东省非遗传承人张业建正向孩子们讲解木雕工艺的历史渊源、构思和选材等,孩子们亲身体验几千年的雕刻技艺,感受匠心精神。作为黄县民居雕刻非遗传承人,72岁的张业建痴迷雕刻50余载,除了将自家作为传承木雕技艺的场所,他还与学校联合建立了非遗黄县民居雕刻技艺学习班。

秋高气爽,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上农文旅融合发展结出累累硕果。“咱们要抓住乡村振兴的好机遇,让日子越过越红火!”乡音宣讲团成员张女士站在地头,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村民宣讲党的政策和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诉说着乡村的“新”美好。黄水河静静流淌,映衬着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在龙口溢满丰收之喜的乡村里,闪亮登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为群众带来了孕育文明与美好的“新”希望。“我们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展示带作为一个整体,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基础设施等方面一体推进,集成文化、旅游、电商等特色,将遍布乡村的文明实践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实现展示带内资源科学调配、文明实践工作提质增效。”中共龙口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YMG全媒体记者 王军华

通讯员 胡健 刘颖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