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人民法庭作为法院司法服务的“前哨站”,承担着化解矛盾纠纷、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责任。今年以来,莱阳市人民法院坚持“党建引领、联动解纷、文化聚力、科技赋能”四位一体工作思路,抓实“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用司法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
党建引领
筑牢党组织战斗堡垒
坚持把党支部建在庭上。莱阳法院成立5个人民法庭党支部,共21名党员干警,开展民意调查、法律宣传、矛盾调处、诉讼服务、判后答疑、信访化解等服务,推进法庭党支部规范化建设,把司法为民工作做深、做实、做到位。
加强法庭党支部与村、社区、学校党支部的沟通与衔接,协助其分析研判、化解基层管理风险,提供专业的法律指导,提升基层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与辖区党委政府、基层司法所、派出所等部门协作,健全各部门协调机制,联合开展矛盾排查、普法宣传、以案释法等工作,推动部门联动,凝聚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合力,实现基层党组织共建、共治、共享。选派2名党员干警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送法进乡村”“庭村共治”等党建共建活动10次,着力加大乡村司法供给。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对发现的具有普遍性或苗头性的案件问题,加强与辖区内党委政府的沟通与协调。通过主动提出司法建议、提供法律服务等方式,推动社会治理问题的解决,避免衍生案件出现,减少辖区内案件的诉讼增量。近年来,莱阳法院积极为辖区党委政府提供法律咨询、疑难复杂信访案件处理等司法服务80余次。多个法庭被驻地党委政府授予“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模范单位”称号。
资源整合
共绘多元解纷新篇章
莱阳法院抓实品牌建设。深耕“握手烟和·和合梨乡”多元解纷品牌,以法庭为联络基站,注重整合镇街司法所、网格员等基层解纷力量。重点加强法官指导调解工作,依托“一站式”矛调中心设立工作站6处,推行“网格员+调解”“乡贤+调解”工作模式,共邀请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和村组干部等参与调解60余次,推动矛盾纠纷就地调处。
推进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三进”工作。将“莱谈即和”解纷品牌与多元解纷深度融合,在镇街和村居建立两级调解组织,入驻调解平台。目前,已与17个村民委员会、6个社区完成对接,引导上述基层治理组织全部入驻调解平台,多层次打造解纷新模式,开创人民法庭建设新局面。
强化法庭一站式诉讼服务功能。构建立体式解纷体系,对邻里纠纷、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等矛盾纠纷,指导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对损害赔偿、行政争议等适用法律有难度的纠纷,直接调解;对于发生在村外的纠纷,如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劳务纠纷、劳动争议等,联系村调解组织对接司法所、派出所等有关部门共同化解,努力打造“家门口诉讼”模式,持续提升群众诉讼服务满意度。
文化聚力
厚植“家和”司法理念
强化氛围渲染,入脑入心。莱阳法院以人民法庭“和”文化建设、倡树“和为贵”的社会氛围,一体推进干警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建设。实施“雏鹰工程”,新老干警结对“上讲台、下田地”。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干警研讨交流活动50余次、巡回审判活动20余次。
优化服务理念,提质增效。探索“唠家常、话亲情、讲法理、解心结”四步调解法,会同司法行政机关建立重大恶性事件双向预警通报机制。2024年以来,共调解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70余件。牢固树立“小案事不小、小案不小办”理念,用心推动案结事了政通人和,多个案例被《人民法院报》《法治日报》、山东电视台《生活帮》等媒体发布。
深化廉洁教育,筑牢底线。组织干警参观廉政教育基地、收听收看廉政警示教育片、上廉政专题党课等90余人次,引导干警从典型案例中汲取教训、对照反思。严格落实“一岗双责”,狠抓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新时代政法干警“十个严禁”等铁规禁令落实,推动干警形成“有问必录、应报尽报”的行动自觉。
科技赋能
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
科技赋能提升办案效率。充分发挥信息化效能,综合运用智慧庭审、送达平台,进行云庭审、云送达,构建“网络调解+在线司法确认”模式,实施“一案一群聊”线上调解方法。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举证、调解,帮助群众“隔空”零成本化解纠纷。
类案专审减轻群众诉累。针对道交事故发生较多的情况,建立道交事故巡回法庭,实现道交案件立案、调解、速裁“一条龙”服务、“一体化”调处。依托道交事故巡回法庭,成立道交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截至目前,今年快审快结道交案件401件,平均用时18.98天。
司法护航高质量发展。走访调研辖区结对帮扶企业,立足企业需求及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精准化司法服务,发挥人民法庭定纷止争的司法功能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优化营商环境的社会功能。今年以来,共走访企业20余家,收集意见建议10余条。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王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