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5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孙青 殷新 通讯员 邵琪 王英飞 摄影报道)11月13日上午11点,家住招远市蚕庄镇河东王家村的陈希杰准时拿上村里统一配置的保温饭盒,来到一墙之隔的村“助老驿站”,免费领取了两碗小米粥和六个馒头。回家后,她用自家种养的食材炒了两个菜,和老伴王家伟一起有说有笑地吃起了午饭。陈希杰开心地说:“从9月13日开始,俺们这饭来张口的好日子刚好过了两个月。”
陈希杰口中“饭来张口”的好日子是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和招远部分村村委会共同发起的“一碗小米粥”助老项目,该项目得到了招远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大力支持与倡导。从2023年9月至今,这一项目已在蚕庄镇西山王家、河东王家,玲珑镇沟上、吕格庄和齐山镇张秀家等五个村推广。“一碗小米粥”项目凝聚各方慈善力量,用一碗小米粥架起了村民之间的互助桥梁,不仅帮助老人们解决了“吃饭难、吃好饭难”的问题,更搭建起一个幸福家园,为破解农村“助老”难题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有近三百位七十岁以上的老人享受到了这项“家门口就餐,暖心又暖胃”的助老服务。
2023年夏天,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组织志愿者到西山王家村做调研。西山王家村是抗战时期八路军胶东区党政机关和抗大一分校所在地,是红色根据地。志愿者在走访一户村民时发现,身体羸弱的老人嫌做饭麻烦,一碗咸菜、两个馒头已经连续熥了两天,黑黢黢的。他们详细询问得知,村里的青壮年基本上都已进城工作,留守的老人们普遍年龄大、身体不好,每日三餐基本上都在“对付”。
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春明为此向西山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生玉提出建议:西山王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生产的小米远近闻名,能否让村里的老人们每天都喝上一碗小米粥?王生玉当即拍板,村里拿出二十亩土地,专门为老人们生产小米。他还拿出自家的院子做食堂,并从村里的老人中招募志愿者,让年龄相对小、身体好的老人当厨师,“小老帮大老”,每天负责给全村老人熬粥。
紧接着,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为这些老年志愿者们安排了健康查体,购买了意外保险并定制了工作服,同时为村里每位老人购买了一只崭新的保温餐桶,印上了他们各自的名字。
2023年9月13日,装修一新的“健康快乐驿站”在王生玉书记家的小院正式开张。西山王家村的老人们开始了每天去驿站“打饭”的全新生活;老年志愿者两人一组,自愿组合,开始了全新的“志愿者”生涯。
“有了粥,能否再提供点主食?”在老人们的请求下,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又接下了为老人们配送馒头的任务。蒸馒头耗费体力,老年志愿者无法承担;从市场上购买馒头,价格又比较高,老人们经济负担大。为降低成本,每天上午,该中心的社工在招远城区单位食堂里蒸好馒头,上午10点前送到西山王家村,老人们领粥的同时,象征性地交一元钱,就可以买到三个新蒸的馒头了。
“一碗小米粥”不仅解决了老人们“吃饭难、吃好饭难”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让老人们有了交流的机会,加深了邻里亲情。如果哪天谁没来领粥,村里就会立即打电话安排志愿者去看看,是病了还是发生啥事了?这也避免了老人在家里发生意外而无人知晓。如果哪位老人生了病,其他老人还会组团去看望,端个水、送个药、说个话啥的,久违的“互助之风”又刮了回来。村里还把参与这一项目的老人们的儿女拉到一个微信群里,哪个老人有情况都会及时通知,减少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随着“一碗小米粥”助老项目在西山王家村的实施,越来越多的村开始认可这一项目在破解农村助老问题上提供的思路。今年9月13日,在该项目实施一周年之际,又有四个村陆续加入其中。
11月13日,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王春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最近又有八个村要求加入‘一碗小米粥’项目。现在,我们一天要做八百个馒头,之前让每位老人交一元钱,现在也不收了——通过爱心企业捐赠一点,部分村自己补贴一点,我们解决了这一问题。但是,要做好这项工作并长期坚持下去,还需要考虑合法合规地筹措资金。”
据悉,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已申请成立了招远市蚕庄镇金鸿爱心社区基金,为乡村助老工作合法合规吸引爱心捐赠、良性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他们将逐个考察申请加入这一项目的村的软硬件设施,争取让越来越多的老人们及早享受到这一服务。
13日中午12点,随着老人们陆续离开,河东王家村负责熬粥分粥的志愿者王淑敏和张耀亭开始清点当天前来的人数,清洗炊具,收拾屋子。
八十一岁的王淑敏拿起划勾的领粥记录,发现有一位老人没来。王淑敏说:“一会儿忙完了,我去她家瞅一眼,看看是啥原因。”
七十三岁的张耀亭一边清洗炊具一边笑着说:“从早上忙活到现在,不知咋的,一点没觉得累——给老伙计服务,觉得又幸福又有成就感。”
在屋外,已经给十三位老人理完发的招远市金鸿社工服务中心志愿者薛忠娟舒展了一下身体,又笑容满面地招呼起最后一位来理发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