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菇香联起五个村

柏林庄街道打造以菌菇产业为龙头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链

2024年11月20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董健 通讯员 翟一霖 闾庆超 摄影报道)今年以来,莱阳市柏林庄街道按照村党组织“跨村联建”工作要求,坚持“空间缝合、资源整合、发展聚合”的工作思路,成立了“菇香商街”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示范区覆盖刘家疃村等5个村庄,聚焦持续做优做强菌菇产业,打造以菌菇产业为龙头的综合性现代农业产业链,激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推动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美好愿景。

聚焦党建引领,走上致富快车道

建强堡垒夯基础。坚持地缘相近、资源共享、强村带弱村的原则,以刘家疃村为中心,联合小埠顶村、北汪家疃村、褚家疃村、台子村等4个行政村成立“菇香商街”党建融合发展示范区党委。将菌菇产业作为示范区的中心产业,构建“街道党工委牵头抓总、示范区党委协同联动、联建村党支部具体实施”的产业联兴“立体式”网格,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人才引育聚合力。街道党工委牵头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聚焦“引、育、留、用、管”等关键环节,由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联系在外人才,建立全镇在外人才专家库。依托柏林庄街道党工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主阵地,通过课堂学习+实地观摩,为返乡人才提供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助力农村发展的综合能力。目前,已引回北汪家疃村在外能人褚振涛返乡创办菌乐菇种植基地,回引“土秀才”7人投身示范区建设。

创新模式促发展。以菌菇种植为共富主产业,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共富主路径,以菌乐菇食用菌种植基地为共富主阵地,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村庄+基地+群众”的发展模式,对5个村庄的菌菇实行“统一指导、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四统一,并由农技专家全程指导建棚、育种、发酵、生产各个阶段,进一步提升菌菇品质。目前,菌乐菇食用菌种植基地年可销售菌棒140余万个,平菇600余吨,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以上。

聚焦精深加工,做大做强微链条

合理种植,推动菇房栽培效率“快提升”。采用“温室立体种植”方式,搭建高度约6米—8米的菌菇大棚,配备全自动滴灌设备,实现菌棒全部生长在种植架上,不仅有效地避免了土壤中病虫害对菌菇生长的影响,而且单位面积产量也增加了约3倍,带动示范区村庄新建菌菇种植大棚40余个,解决群众“家门口”就业142人,累计带动联建村集体经济增收320余万元。

变废为宝,实现生态经济效益“双增收”。积极发展循环型、绿色型农业新业态,引进食用菌菌棒生产线2条,收购示范区废弃的玉米小麦秸秆、玉米芯、麦麸等原材料制作菌棒。他们引进废弃菌棒有机肥生产线1条,实现废弃菌棒回收、有机肥还田、土壤改良的绿色循环生产,每年可产出有机肥50余万吨,节约成本180余万元,形成集秸秆回收、菌棒制作、栽培种植、仓储销售、精深加工、废料利用于一体的绿色生态循环农业。

延伸链条,打造产业融合发展“新高地”。借势全市预制菜产业发展新风口,示范区基地积极探索转型升级,成立预制菜研发团队,研制推出油炸平菇、平菇酱、平菇丸等7种产品,远销上海、河北、江苏等10余个省市,利润提高10%左右。推进冷链物流建设,构建从生产、加工到冷链、包装、销售的完整产业链体系,保证产品产得出、存得住、销得走,助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聚焦深度融合,激活发展新动能

坚持发展与创新并重。依托示范区菌乐菇种植基地建立乡村振兴菌菇示范基地,开发食用菌经营模式教学、基地创建和种植经验分享等课程,累计接待市内外学员1200余人次,带动山东省内外有条件的菇农建设食用菌基地17处。

推动产学研协同发力。与青岛农业大学开展“科技小院”项目合作,由基地提供菌菇种植资源,学校围绕平菇种植、秸秆资源利用、产品研发等关键环节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撑。目前,他们已获批2024年农业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并建成实训基地教室1处。

焕新“农文旅+”多元体验。将菌菇生产、加工与种植体验、乡风文明相结合,开展深度研学教育,打造集“绿色生产+有机产品+研学体验”为一体的智慧化、现代化新时代农业产业园。今年以来,已接待10余批次研学实践团队,累计参与人员180余人次,有效地提升了菌菇基地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