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YMG全媒体记者 徐峰 通讯员 王玉婷 摄影报道
硕士授权点新增建立、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获批筹建……围绕“数字渔业”,水产专业正在经历人才更新和创新升级。
面向产业发展需要匹配人才培养,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出招”。近日,记者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了解到,双一流高校中国农业大学今年在烟增设水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并实现两个省级科创平台获批筹建,驱动海洋产业发展,为“蓝色粮仓”战略再添新的专业助力。
校地携手深耕水产专业
“2007年中国农业大学招收第一批次录取的水产专业本科生,经过17年的发展建设,在本科教育、学科队伍、平台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科研与社会服务部科技处处长刘峰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水产专业的发展历程。
由于烟台地理位置优越,是唯一地跨黄、渤海的城市,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发展空间巨大,2007年教育部批复同意设立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并于同年开始了水产养殖学专业的招生工作。
17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在水产养殖学专业本科教育办学基础上,先后引进鱼病专家夏春教授,以及李道亮教授领衔的数字渔业创新团队、郝智慧教授领衔的水产病害创新团队及平台落地。为学校新增水产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在烟落地,提供了教育人才支持。
17年后的今天,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水产专业的人才培养立足山东省和烟台市海洋渔业产业发展需求,依托本部优势资源,聚焦海洋渔业实用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从奖项到专业,一组亮眼的数据展示出优势:学科队伍目前共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SCI收录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10余部,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件……
水产专业课上,“养殖”“育种”“疫病防治”“数字渔业”等贴合海洋产业发展的话题关键词频出,听课的学生在接受专业理论教育的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校地融合,将目光聚焦国家蓝色粮仓战略,以科技小院为依托,走出课本,深入实践。
在生产一线的众多科技小院中间,就有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水产专业建立的水产科技小院。
刘峰告诉记者,水产科技小院搭配水产实习实践基地,把研究生培养、科研和服务“三农”这三重目标有机结合到一起,“学科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及‘蓝色粮仓’战略规划,充分利用毗邻渤海、黄海的地理优势,逐步构建起较为完整的水产科学研究、教学体系,拥有良好的设立水产学科硕士学位点的办学基础。”
产业发展提出人才需求
新增一个水产硕士学位授权点为何被双一流高校中国农业大学看得如此重要?答案与国家产业、地方经济、国民健康以及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的专业设置中可以看到,目前烟台研究院已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水产设施与工程、水产遗传育种与繁殖、水产营养与饲料学、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等研究方向。
在致力于专业人才培养的同时,烟台研究院通过前期的大量调研发现,水产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分支,是提高国民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随着“蓝色经济”“蓝色粮仓”“大食物观”等一系列战略思想与倡议的提出,以及在“海洋牧场”“数字渔业”“陆基工厂化养殖”“深远海网箱养殖”“养殖工船”等一系列产业模式和技术理念的结合和推动下,水产业越来越成为我国食品和原材料的主要来源之一,并且其对于大农业的贡献占比也在不断攀升,水产品已成为人类最重要的食物和蛋白来源。
诚然,产业发展必将要对人才提出更迫切的需求和相匹配的要求。
通过烟台研究院的调研发现,现如今我国水产人才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问题,人才供给无法满足产业需求。目前,国内共有水产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35个,山东省共有水产硕士学位授予点7个,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无法匹配。因此,建设水产硕士学位授予点是需求导向,更是大势所趋。
着眼中国农业大学,目前拥有9个国家级双一流学科,其中包括畜牧、生物、食品科学与工程、农业工程以及农业资源与环境等,都与水产学科有相当高的关联度。
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水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山东省数字渔业重点实验室于2024年6月成功获批筹建。由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其研发的水产专用传感器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跨网采集器、控制器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测控模型与云计算平台引领了产业发展方向,相关技术在全国23个省市进行了示范推广。
根据资料显示,山东省数字渔业重点实验室围绕山东省水产养殖产业对数字化、信息化、精准化的需求,以数字渔业技术研究为核心,以渔业人才培养为抓手,通过建立建设国际一流的渔业物联网实验室、科学试验基地、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技术产品测试中心,重点突破天空地一体化渔业资源、环境、生态监测技术,养殖水体先进传感与鱼类行为智能识别技术,重点构建鱼类生长优化调控模型及系统,研发渔业生产作业机器人和无人系统等关键技术,将全面提高我国数字渔业的创新能力。
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夏春教授担任主任的蓝色粮仓生物安全与新质生产力创新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也于今年获批认定为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该研究中心聚焦基因编辑靶向基因技术与选择性育种、蓝色粮仓及海洋牧场产业链生物安全、蓝色粮仓相关新质生产力创新这三个研究方向,以服务山东省重大战略任务和重点工程实施为目标,支撑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同时,郝智慧、陈英义、王晓通、刘峰、夏春以及共建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经海海洋渔业有限公司、山东海洋现代渔业有限公司也正在筹备和推进基因编辑靶向基因技术与选择性育种、蓝色粮仓及海洋牧场产业链生物安全、新质生产力创新相关子项目。
该研究中心聚拢人才,将完成五个方向的创新提升:
创新深水智能网箱,解决海洋渔业的痛点,提升渔业现代化水平;在水产种业、智慧渔场、海洋牧场、水产品加工及贸易等领域进行创新,推动了海洋渔业向专业化、智能化、装备化转型升级;
完善工厂化良种中试车间,完善海水鱼的规模化种质保存、良种选育等技术;
完善海洋牧场综合体,创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推进现代海洋牧场、苗种繁育、海水养殖、水产品贸易、海洋装备制造等一体化建设;
研发重大病害监测试剂与产品;研发疫苗及免疫增强剂;研发绿色渔药;研发养殖水质与污染物监测与防控仪器、技术与方法;
研发复合微生态制剂;培育抗病、抗逆、优良性状品种;研发与应用鱼类免疫学与精准营养产学产品。
着眼水产业的未来发展,烟台研究院以新增水产学科硕士学位点为契机,借助两个省级科创平台,将为国家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的创新型人才,服务国家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深入校地合作,促进地方经济提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