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5日
荆晓玲
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自2020年3月在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基础上获批成立以来,抢抓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新高地的重大机遇,主动适应区域文旅新质人才需求,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坚持特色引领,持续精准发力,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将人才培养融入创新链、服务链,探索出一条以专业素养为导向,以专业技能和数字素养为基础,融合跨专业课程的“1+X+Y”文旅新质人才培养之路。
高标谋划定位
擘画文旅新质人才培养蓝图
以发展定位和顶层设计理念引领办学治校实践。作为文化旅游人才的摇篮,学院锚定新质生产力要求与文旅创新人才培养的规律,树立“事争一流、唯旗是夺”“敢打必胜、创则必成”的信念,全面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气神,顶层谋划文旅新质人才培养蓝图。一是明标定向。学院召开全体党员大会,精心规划文旅新质人才高质量发展路径,提出“开放、融合、创新”跨专业协同培育文旅新质人才理念,确立“理念更先进、特色更鲜明、全面创一流”的高水平特色职业学院建设目标。二是对标补短。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组织30多批次干部和教职员工,到日本、德国、韩国以及国内的广东、浙江等职业院校进行访学和对标。聘请近30名院士、泰山学者、尼山学者、“时代楷模”和大国工匠等高层次专家到校授课并担任发展顾问,解决文旅新质人才培养的痛点、难点和堵点。三是创新探索。围绕文旅新质人才培养标准体系建设,健全以学院章程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形成19大类190余项规章制度,健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规则,出台内设机构工作职责,理顺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完成干部集中调整,规范工作运行机制,构建起文旅新质人才培养的“四梁八柱”。
锚定产业方位
打造文旅新质人才特色专业
有特色、有潜质的“金专业”是提升办学活力的支撑。烟台确定“仙境海岸·品重烟台”的城市品牌定位后,引发了新一轮区域产业变革。学院打通“专业嵌入产业”校地共生共荣路径,以跨界思维优化“向海”特色专业设置,融合塑造文旅新质人才。一是优化接地气的“向海”康养文旅“金专业”。烟台临海而生、因海而兴,旅游康养资源丰富,是亚洲唯一的国际葡萄·葡萄酒城,也是第一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学院优化设置葡萄酒文化与营销、烹饪与营养、老年保健与管理、民宿管理与运营、国际邮轮乘务等7个专业,打造区域旅游康养振兴“金专业”。二是塑造升级版的“向海”数智文旅“金专业”。实施AI赋能提升行动,升级设置了餐饮智能管理、数智商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等9个专业,推动数字经济与文旅实体产业深度融合。三是雕琢有活力的“向海”创意文旅“金专业”。设置广播影视制作、广告艺术设计、网络营销与直播电商、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依托时光坐标工作室、学院非遗博物馆、臧强漫画工作室、张广庆大师工作室等载体,利用现代传播手段和表现形式将地标产品、传统文化、民族情感等,转化为科技时代易于接受理解,符合大众心理、情感和价值的数字化产品。学院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鲁菜山东标准”省级示范项目、“鲁菜师傅”全国新星劳务品牌、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项目,获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文化和旅游部旅游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工信部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
创新增势进位
整合文旅新质人才教育元素
适应性、系统性和创新性是现代职业教育的核心特质。学院坚持“政行企校融合联动、产研育训并举、开门开放办学”,创新整合育人要素和资源,培养数智渗透下的交叉复合型文旅新质人才。一是向课堂要“生命线”。将“金教师”“金课程”“金教材”建设作为文旅新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聘任80余家企业的120余名领军人才共同开展课堂教学和教材编写,选派60余名骨干教师担任企业工程师,创建模块化、项目化课程体系,从专业群构建、师资培训、课程重构、教材建设等方面,推动产业链与专业链精准匹配、课程内容与行业标准紧密对接,赋能新质文旅人才培养。学院4队入选山东省教师创新团队,获得省教学成果奖11项;省市课堂教学比赛获奖223人次、技能竞赛获奖373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00余部,立项课题100余项。二是向实训要“竞争力”。将人才培养推向产业一线,打造人才培养“金基地”,参与27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和联合体,校企共建张裕、蓝天、百纳等8所产业学院,并与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张裕、百纳等30多家龙头企业,以及地方政府签署战略协议,目前校企实训基地达到116个。三是向开放要“活力源”。积极组织“职教出海”活动,与意大利自由美术学院共建国际学院,制定鲁菜国际标准并首批对西班牙输出;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23家企业和大学开展合作交流,参与了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国庆招待会美食节活动,策划了20个国家留学生“品美食、学技艺、赏非遗、学做年夜饭”、中韩烹饪料理名厨大师“探秘中华料理,对话烹饪艺术”等活动,为联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的文旅新质人才开拓了国际空间、注入了强劲活力。
(作者系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