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新华社北京11月27日电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日前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闭幕,最终设立了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大会主席穆赫塔尔·巴巴耶夫在一篇发表在英国《卫报》网站的署名文章中直言,西方国家的阻碍令这项差点未能达成的协议“不够完美”。
经过两周多的艰苦谈判,近200个缔约方最终就多个关键议题取得共识,特别是达成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及相关安排,并设立到2035年发达国家每年至少筹集3000亿美元的资金目标,用于支持发展中国家气候行动。然而,多个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团表示对这一资金目标深感失望。
巴巴耶夫在文章中说,巴库协议并不完美,没有让各国都满意,但与之前发达国家承诺提供的1000亿美元资金相比,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他说,这项协议差点未能达成。在COP29闭幕前两天,全球南方国家拒绝了发达国家提出的出资2500亿美元的一揽子方案。鉴于新兴市场和小岛屿国家不对气候变化负主要责任,许多国家认为这一方案提供的资金不够。在谈判团队再三坚持下,最终将金额提高至3000亿美元,但这仍然与科学界普遍认为的避免灾难性人为气候变化所需的最低资金1万亿美元相差甚远。
发展中国家是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在这一问题上,发达国家负有历史责任、法律义务和道义责任。2009年,发达国家承诺每年为发展中国家筹集1000亿美元,以帮助其适应气候变化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承诺即将于2025年到期,因此本次大会的首要任务正是对全球2025年后气候资金目标作出相应安排。
巴巴耶夫说,西方国家坚持在会议快要闭幕时才公布最终协议草案,尤其是出资草案,这样做是不对的。对全球南方国家而言,这一做法使这份协议草案看起来像是个“既成事实”。他指出,与西方国家的这一做法不同,中国花了整整两周的时间与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七十七国集团协调对谈判的反应。
巴巴耶夫说,尽管面临一定局限性,但与会各国尽最大努力达成了这一协议。这份协议将有助于减缓人类为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但远远不够,因为这并没有结束谁来为此买单的争论,也改变不了这样一个事实:拖延的时间越长,代价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