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中共烟台市委党校 张喻
烟台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规划了“两带一核多轴”的文化旅游海陆一体发展新格局。在这一宏伟蓝图中,非遗保护与文旅融合成为了推动烟台老城区焕发新生机的重要引擎。
芝罘区所城里是烟台城市最早的发祥地,也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卫所城池之一,被誉为“烟台之根”,记载着烟台人的记忆与乡愁,聚集了烟台剪纸、绒绣等17个非遗项目,融合非遗展览、体验工坊、传承课堂三大空间,成为胶东非遗体验中心。除了像所城里这样的非遗工坊以外,烟台市尤其是芝罘区还推出“非遗线路”、打造“非遗文创”、建设非遗产业一条街等,大力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目前,“文旅融合”频繁地出现在各类语境中。然而,“文化+旅游”或“非遗+旅游”并不是简单的叠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烟台“非遗+旅游”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挑战:一是产业资源挖掘不足。烟台绒绣、胶东剪纸、花饽饽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不突出,面临传承乏力的困境,传统民俗文化魅力未能得到充分展现与弘扬。二是地域特色塑造力不强。随着商业开发进程的加快,文旅经济在地域特色塑造上表现不足,易陷入旅游产品同质化的困境,削弱了文旅经济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
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扎实做好烟台非遗的系统性保护工作,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以文塑旅,激活深度旅游新业态。结合烟台当地的文化特色和资源优势,将非遗元素融入旅游产品中。探索非遗与旅游展览及传习相融合、与旅游演艺及节庆相融合、与旅游文创相融合、与其他旅游业态相融合,将“非遗+旅游”发挥出最大价值。推出古街“历史游”。借鉴西安“不夜城”等多个经典文旅演艺项目,共同开发打造“印象所城”“烟台印记”等实景演出,打造市区独具特色的古街文化旅游。整合古城风景游。以烟台山、所城里、朝阳街为核心,借鉴导入“曲江模式”,统一整合、运营,形成文化旅游集群,提升非遗资源在旅游行业当中的变现能力。
以旅彰文,赋能民间非遗活态传承。非遗的传承与活化,关键在于人。对非遗传承人的培养不仅要注重技艺的传授,还要关注其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的提升。组织非遗传承人参与各类会展活动、文艺赛事等。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开设非遗相关专业和课程。
文旅融合,为烟台高质量发展贡献非遗力量。非遗与旅游融合,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烟台在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的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坚持保护优先,立足非遗的文化内核,坚持非遗的文化底色,避免过度商业化对非遗传承的损害。第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激发大众的热情,将非遗的保护、传承、弘扬与烟台全域旅游发展对接。第三,因地制宜,将非遗旅游与乡村振兴、城市空间改造、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建设结合起来,探索具有烟台特色的推动非遗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