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追求美好生活,从来都是人民群众不变的向往;保障改善民生,烟台高新区的脚步从未停歇。
今年以来,高新区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兜牢民生底线,用心用情帮扶困难人群,着眼“一老一小”,扎实做好养老服务和托育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促进居民群众更充分就业,让群众的获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兜牢民生底线 让帮扶更温情更高效
寒冬来临,气温下降,高新区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内却是一派暖意融融的景象。
特困老人谭成佑居住的70多平方米房间里,明亮的阳光洒在地板上,一盆三角梅正开得热闹。“大叔,渴不渴啊?该起来喝水了。”上午10点多钟,护理员轻声唤醒闭目养神的老人,麻利地托起老人腰部,为他垫上靠枕,一边聊天一边喂老人喝水。
七年前,谭成佑老人突发脑出血导致下肢瘫痪。由于身边无人照料,在高新区政府的帮扶下,老人就此入住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成为该区特困集中供养人员中的一员。“护理员白天晚上伺候,送吃送喝,知冷知热,要不是养护中心,我恐怕活不到现在。”7年的卧床生活让老人感慨万千,“我现在享受着国家政策补贴,还有养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每天嘘寒问暖,真是太感谢了。”谭成佑老人说。
近年来,高新区坚持高水平夯实民生保障基础,不断完善以基本生活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为补充,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格局。以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为例,该中心分自理区和护理区,近千名老人居住在这里。其中,政府集中供养困难老人住在护理区,护理区设有医院,有专职医生和专业护理人员为困难人员提供“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般的护理照料,可让困难老人实现就地住院。
目前,高新区共有低保对象10人、特困对象5人,其中分散供养特困对象3人。“我们成立区级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在街道设置‘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窗口,形成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工作机制。”高新区社会事务管理服务中心民政科长隋健介绍,高新区现已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等救助政策,按时足额发放救助金,并建立“救急难”工作机制,推行“物质+服务”救助方式,切实解除了困难人群的后顾之忧。
守护“一老一小” 婴幼儿托位数居全市前列
守护好“一老一小”群体,不仅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事,也是党和政府的“心头事”。
高新区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的需求,整合辖区资源,聚合多方力量,提供多元化、精准化服务,全面提高“一老一小”幸福指数,共绘“朝夕美好”幸福蓝图。
设计精巧的手工作品散布在教室各个角落;宽敞的体能训练室可容纳几十名孩子共同玩耍;荤素搭配、营养丰盛的午餐飘来阵阵香味……日前,记者走进新开业的烟台高新区童心堂悦托育服务中心,温馨舒适的环境令人印象深刻。
赵佳雪是一名两岁八个月孩子的母亲,她一个多月前送孩子来到童心堂悦托育服务中心。赵佳雪坦言,自己是一名新手妈妈,带孩子方面还有很多地方要学习。“不过托育中心让我感到很放心,这里的育婴师非常专业而且有耐心,平时孩子的表现,都会事无巨细地和家长沟通。而且这里的饭菜口味很好,孩子喜欢吃,现在肠胃功能都变好了不少。”赵佳雪告诉记者。
“幼有善育”事关千家万户和城市未来,努力满足年轻父母对育儿新期待,科学呵护全社会“最柔软群体”,高新区一直在努力。据悉,2024年全区已招生托育机构7所,其中5所已备案,提供托位数412个,提前完成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6个”的目标,居全市前列。
在养老服务方面,高新区建设了御花园老年养护中心和蕾娜范颐养院,针对全老年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护理需求,做好“医”“康”两篇文章,走好专业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的新路子。打造“智慧养老+线下服务”养老服务模式,汇聚盘活各类为老服务资源,积极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同时,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社会养老模式,打造专业性社会组织和志愿者队伍相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队伍。目前,高新区养老机构共入住老年人944人,其中失能老年人242人。
家门口就能“充电” 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就业
近日,高新区马山街道海兴社区携手人社部门开展的短视频培训公开课,吸引了辖区个体经营者、待业失业人群、全职妈妈及老年人等群体共20余人参加。
现场,授课老师将场景融入课堂,帮助居民多方位学习和理解电商的营销思路与模式,掌握电商“短视频+直播”技巧,为居民就业创业提供了很好的“充电”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新区人社局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加大政策投入力度,并通过一系列稳定岗位、扩大就业、促进创业的政策确保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让千家万户端稳“饭碗”。
组建人才就业联盟。建立完善“社区—村居—企业—高校”人才就业促进网络,整合全区8个城市社区、21个村居、全市近10所高校院所、20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资源,建立人才就业工作联盟,推动岗位需求、毕业人才、零工求职等信息互联互通,实现岗位需求和人才供需信息精准匹配、高效对接。
开展灵活多样的招聘活动。今年以来,组织开展“就业创业,就选高新招聘会”“职业院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名企名校行”“网络专场招聘会”等主题活动15场次,通过省市公共招聘网、烟台优聘引才云、烟台高新人社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广泛宣传,发布岗位500个以上,人才需求3000人以上。
搭建人才就业平台。围绕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搭建一批平台载体,提高大学生等重点群体就业技能水平。设立就业见习基地12家、大学生实习基地16家,提供见习实习岗位400余个;先后开展学子看家乡、就业体验日等活动10余场,助力人才留在新区、创业在新区。扎实开展社区微就业行动,设置高新区零工市场,助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
优化创业服务环境。先后举办4届烟台高新区“蓝海之星”创新创业大赛,搭建创业者与创业政策、风投资金之间的桥梁,建立创业项目交流成长稳固平台,累计近350个优质项目报名参赛,15个项目荣获市级奖项,其中特等奖1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9名,优秀创业导师奖1项,项目质量、获奖数量均居全市前列,为全市高质量发展储备了一大批“种子选手”和“潜力项目”。
YMG全媒体记者 信召红
通讯员 郭健 张善昆 孙俊杰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