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上午9时,烟台机场塔台通过运控中心向海关报告:某国际航班飞行途中,1名旅客因发热39.2℃、咳嗽、气促,申请紧急就医,航班预计30分钟后抵达烟台。机场办旅检一科接报后,分析该旅客有明显呼吸道症状,不能排除呼吸道传染病可能,并且该航班来自不明原因肺炎疫情流行国家,根据前期‘一国一策’风险评估,应迅速采取处置措施……”
这是12月12日上午,青岛海关、济南海关联合山东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局等部门,在烟台蓬莱国际机场共同举办的秋冬季节口岸疫情防控多部门联合演练。
本次演练模拟进境国际航班发生疑似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各部门迅速开展排查处置的全过程,全面提升口岸疫情防控和协同作战能力。
多部门配合默契
15分钟完成人员转运
演练过程中,在现场指挥员的统一指挥下,海关、边检、卫健、疾控、机场、航司等多部门协同联动,分工明确、配合默契。
请机场塔台告知机组,将该旅客立即安排到远离其他旅客靠近后舱门的座位上,佩戴口罩。通知机场集团,该航班飞机落地后停靠海关指定的1号检疫廊桥,未经海关许可,无关人员不得上下。根据协作机制,请边检查询同行人员信息,确认该旅客座位号以及密切接触者名单。
协调机场集团,安排一辆120救护车到达1号检疫廊桥,做好接收旅客紧急就医准备。
旅检一科对该航班进行即决式布控,并报告风控分局,海关、边检做好在机旁办理该旅客通关手续的准备。
上午9时30分,该航班降落,停靠1号检疫廊桥。一名关员向机组简要了解情况,核实确认机上共70人,5A旅客出现发热、咳嗽、气促等症状,其他旅客无异常。
对5A旅客进行医学检查后,海关工作人员和120急救医生搀扶旅客下机,转移至120救护车上。整个过程仅用15分钟便完成人员转运,为患者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
“我们设置了登机检疫组、体温监测组、医学排查组、应急联络组4个工作组,在紧急救治、现场排查、后续处置3个阶段分别开展卫生检疫工作。”烟台海关驻机场办事处旅检一科副科长董岩介绍,演练契合“国门卫士能力提升三年行动要求”,有效检验了联防联控机制的运行效率和烟台海关应对口岸疫情防控的能力。
以“演”促训,以“练”备战
紧跟疫情防控需求
当前境外疫情形势依然复杂,新冠病毒持续变异流行,猴痘、登革热、疟疾等疫情风险错综交织,本次演练便是针对疫情防控形势开展的。
演练过程设计真实巧妙,多线索推进,完整呈现了从疫情研判、紧急救治、现场排查、口岸快检,再到后续处置、联合评估、协调联动的全要素场景,充分演练了提前申报、初步评估、先期处置、口岸排查、卫生处理、后续追踪等全流程环节。演练后现场复盘,及时归纳、分类总结,促使演练效果转化落地。
为筑牢国家生物安全屏障,全面提升口岸疫情疫病防控能力,海关各部门在前期组织全员培训、全员考核和口岸传染病排查处置技能比武基础上,以“演”促训,以“练”备战——
烟台海关全力保障口岸防控平稳转段并持续巩固防控成果,以“多病同检”有力支撑“多病同防”,持续筑牢“外防输入”第一道防线;
龙口海关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共检疫监管出入境船舶2500余艘次,检疫监管出入境交通员工4.6万余人次;
莱州海关大力推广智慧电讯检疫模式,实施智慧电讯检疫66批次,占登临检查总数四分之三;
蓬莱海关加强输入性病媒生物监测,对远洋渔船、老旧船舶、人员密度大船舶等重点船舶进行特别关注。
下一步,海关仍将按照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工作部署,将联防联控机制落到实处,不断完善全流程防控体系,合力防范疫情输入风险,守护口岸安全。
YMG全媒体记者 王鸿云
通讯员 张承升 董岩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