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发力,打出提质增效“组合拳”

烟台行政复议向优而行

2024年12月13日

近日,全省行政复议工作会议在日照召开,烟台市以《多点发力 提质增效 推动烟台行政复议应诉工作创新创优》为题作了交流发言。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行政复议公正高效、便民为民的制度优势和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作用,聚力正规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推动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不断创新创优,助力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为万亿级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聚力正规化

队伍建设和能力提升双重发力

配强基础力量,烟台行政复议应诉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专职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人员55人,具有法律职业资格人员34人,分别比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前增加了19人和9人,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聚焦新法宣传,干部法治素养不断提升。1月16日,我市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届行政复议岗位技能比武大赛。5月23日,邀请司法部复议应诉局二级巡视员梅秀兵为烟台市政府常务会议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专题法治讲座。6月13日,市委中心组成员专题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通过为区市、部门授课等多种形式,提高了广大干部对复议法的理解与认识。

聚力标准化

办案程序和工作机制一体规范

我市优化内部运转,提高行政复议效率。市本级推出“123”烟台能动复议新模式,加大调解和解、发挥“两听作用”、加强履行监督;莱山区积极探索“1234”行政争议化解新模式;蓬莱区优化了行政复议委员会,为案件办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全市均按照新《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的要求,区分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工作效率。今年以来,全市共按照简易程序办理行政复议案件617件,占受理总数的22.65%。

持续建章立制,保障行政复议质量。继续实行行政复议案件“一季度一通报”制度,每季度通报分析全市行政复议案件、纠错单位、纠错原因等情况,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建立行政复议案卷季度评查制度,通过评查共发现行政复议案卷问题25大项、400多小项,现已全部整改完毕,工作经验被《今日政法》刊登。建立“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监督”双监督模式,把行政机关被纠错案件和败诉案件纳入全市法治营商环境考核和红黄蓝通报,并要求逐案上报整改报告。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定期通报制度。

聚力品牌化

化解纠纷和服务大局深度融合

注重品牌建设,力促矛盾纠纷彻底化解。市本级打造“议烟和合”复议品牌,莱阳市打造了“先莱调”品牌,福山区打造“福调语顺”调解品牌,将全覆盖、全流程、全要素的行政复议调解工作“三步法”推广至全市。“立案调”,在申请环节与群众充分沟通,争取案前和解,在全市各交警大队违法处理窗口设立行政复议接收点,由交警部门先行化解;“审前调”,在向行政机关送达答复通知的同时,送达一份《行政争议自查化解提示函》,争取答复前和解;“审理调”,在审理过程中,认真听取当事人意见,积极开展协调处理。

着力护企助企,打造一流法治营商环境。市司法局联合市工商联,邀请企业和商会代表召开座谈会,充分听取企业的需求和心声,共同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精准有效的法律服务。为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受理环节实行容缺受理方式,推行行政复议“最多跑一次”;在全市选取20家不同行业领域的企业设立涉企行政复议基层联系点,在全市各商会设立行政复议驻商会观测点,建立常态化联系。今年,全市共受理涉企行政复议案件196件,审结163件,召开听证会15场次,提交行政复议委员会咨询23件,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500余万元。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朱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