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放心,这钱我给你要!”

牟平法院调解员帮七旬包工头讨回工程款

2024年12月13日

“我真得谢谢你!”拿到欠款后,包工头老郭在调解室哭了。泪水未干,他又笑出了声。老郭脸上的笑容,让牟平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刘传武深感欣慰:“我们调解求的是一个‘和’,图的是一个‘理’,盼的是一个‘公’,我所能做到的就是相信事在人为、尽己所能。”

拖欠四年的工程款

愁坏七旬包工头

2019年4月,老郭与某建筑公司签订了某镇中心小学院面工程的施工合同。合同签订后,他带领施工团队按照合同要求完成了施工任务。其后,老郭仅凭建筑公司口头承诺,额外完成了临镇某小学厨房餐厅等一系列工程项目,未签订正式合同。

然而施工完成后,该建筑公司一直未按照约定足额支付郭某的施工款项,并坚决否认与郭某之间存在关于临镇小学施工项目的任何合同关系,拒绝支付该部分共计72600元的施工费用。

随后的4年时间里,双方多次协商未果,且矛盾升级。于是,郭某向牟平区人民法院递交了诉状,请求法院依法判决被告支付拖欠的施工款项及相应利息。

初接这个案子时,面色黝黑的老郭在刘传武办公室里眼眶泛红,声音哽咽。为了给施工队的农民工们发工资,老郭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找亲戚朋友借了钱。现在,70多岁的他还在工地上搬砖扛瓦,一点点偿还着债务。“他们和我一样,都是讨生活的人。别人可以不仁,我不能不义。”老郭的每句话都像从心底里掏出来的,让人听了心里沉甸甸的。

刘传武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递给他一张纸巾:“你放心,这钱我给你要!”老郭擦了擦眼泪,用力地点了点头。刘传武知道,老郭也明白,已经追着要了4年都没要回来,这钱哪那么容易要回来。

欠钱不还

“老朋友”出面也没用

退休后成为牟平区人民法院人民调解员之前,刘传武在牟平区住建局工作了42年,和不少当地建筑公司打过交道。巧合的是,和老郭产生合同纠纷的这家建筑公司正是刘传武打过交道的“老朋友”。

当他拿起电话跟被告沟通时,对方很是客气有礼,但一聊到合同细节,他的回复原则就是“三不”——不清楚、不明白、不知道,然后他便开始绕圈子,大谈行业萧条、公司经营举步维艰。

刘传武知道这是他的缓兵之计,想逃避还款责任,于是他话锋一转:“既然电话里难以说清,不如我周末就去你公司一趟,咱们坐下来好好聊聊!”对方爽快地同意了。

周六一早,刘传武便到了被告的公司,双方寒暄了起来。当他提起老郭那笔未了的欠款时,对方长叹了一口气:“现在行业实在不景气,不止老郭,像这样的小工程项目还有很多。不是不想还,是真的没钱还。”

听着他的话,刘传武忍不住劝道:“这老郭是真的不容易,欠款不多,何况他都这个年纪了,身体也……”不等他说完,对方就打断了他的话。“真的,没办法!”坐在那张软软的沙发上,刘传武心里五味杂陈,只感觉比坐着冷板凳还凉。

调解员四次登门调解

欠款要回来了

来来回回,刘传武跑了建筑公司三趟,软磨硬泡,对方松口说可以还钱,但欠款要减半,只愿意还35000元。这些钱还老郭的外债都不够,他当然不同意。

对方见状,就又拿合同说事,声称双方没签订正式合同,就算告到法院去,没证据也是白搭:“谁要是敢判,我就上诉,根本没雇他们干活,一分钱他也别想要!”

老郭听了这话气得直跺脚,直嚷着:“这钱我不要了,也不能让他们好过!”刘传武担心老郭一时冲动干傻事,急忙拉住他:“老郭,你可千万别犯傻!你要是为了这点钱再出事,那可真是得不偿失!”听了刘传武的话,老郭的情绪渐渐平静下来,问道:“这钱还能要回来吗?”

刘传武握住老郭的手说:“老郭,你才递交诉状没多久,他们就已经同意还35000元了。你相信我,你的钱我一定给你要回来!”

刘传武知道,老郭不会再想着干傻事,但他更要抓紧时间帮老郭要回工程款。第四次登门,刘传武开诚布公:“该说的话我也都说了,老郭是个实实在在的老实人,但是把老实人逼急了后果更严重。该给人家的钱,一分不能少,那是人家该得的。凡事都讲因果,不该你得的钱你不能要。”

建筑公司老板情绪非常激动,刘传武告诉他:“老郭也有孙子,有家人,他答应我不会再干傻事了,但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也只不过想拿回自己应得的辛苦钱,怎么就这么难呢?”

看着刘传武手机照片里老郭黝黑的脸,建筑公司老板也平静下来,他沉默了一会儿,最终同意还钱。

很快,老郭就足额拿到了欠付的工程款,饱经岁月洗礼的脸上露出了少有的笑容。“做再多,看到当事人一个笑脸,看到双方握手言和,就都值了。”刘传武欣慰地说。

YMG全媒体记者 任雪娜

通讯员 毕雪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