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中的功过是非

2024年12月13日

于学一 湾河

为帝王、宰相、史书题联作评并非易事。中国封建帝王总共四百多人,然而女皇只有武则天一个。中国封建王朝的宰相有一千多人,但功显而过著的权相当属清末的李鸿章。中国史书无数,但《廿四史》最负盛名和权威。这一帝一相一史,历来争议颇大,史学家都莫衷一是,来自招远的中国作协会员张万和在深思熟虑之下为之撰联作评,抒发了他对这一帝一相一史的不同情感。

谒乾陵观“无字碑”悼武皇联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普遍承认和众人皆知的女皇帝。她主政大唐与武周近半个世纪,人们对她的评价毁誉参半。史家有“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之颂,社会有“巾帼精英,一代天骄”之赞,唐书有“牝鸡司晨”之诽,理学有“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之谤,生前评价难定论,死后“盖棺”论无定,“无字碑”便是留给后人的不评之铭。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张万和初登“夫妻皇帝陵”——陕西乾陵,拜谒后写下《无字碑,任评说》一文,同时撰写《题乾陵无字碑》一联。曰:

千古一帝,巾帼不让须眉,是非功过任人评,无字碑无语对冷月;

两皇同冢,宝舆自生风华,荣辱炎凉凭谁说?有志者有意诉斜阳。

该联抓住“千古一帝”“两皇同冢”和“无字碑”三个特定史实,将“是非功过”“荣辱炎凉”的终定权,赋予“冷月”与“斜阳”,以似无结论的方式,实际性地肯定了这位集帝、后于一身的女皇的圣明英聪,足见作者独具匠心。

其实,武则天有过自我评价。她曾自造文字将本名改为“武瞾”。“瞾”(原字上半部分为“日月”,并非“目目”。由于人们不敢直书皇帝名讳,即为了避讳,所以把上部的“日月”写作“目目”)字的“日月当空”就隐蕴其执政的辉煌,只是她不便明言,最终寄托无字碑而已。有人分析武则天的本意是宣扬其功德无量,事实上,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应由后人去评论。张万和所作的楹联恰好契合了这一点。

观李府哀挽李鸿章联

本世纪初,张万和偶至合肥,意外发现李鸿章故居“李府”在此,遂前往参观,并对这位背负“中兴之臣”和“千古罪人”两种评价的权臣进行了深入地了解,写下了《观李府,说鸿章》一文,并撰《哀挽李鸿章》一联作评。

史学家们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实,他的人生很辉煌也很悲剧。他正赶上腐朽清廷当朝,面对垂帘听政、专制独裁的慈禧,虽然官至一品宰相,却天生愚忠奴性,甘做大清的“裱糊匠”,内政上化作鹰犬屠夫屠民,外交上卖国求荣乞和乞降,最终落得“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之骂名和“宰相合肥天下瘦”之污誉。清廷认为他是“中兴之臣”,慈禧说他是“再造玄黄之人”,而国人则几乎一边倒地称之为“妥协投降卖国贼”。

即使是李鸿章本人,也难言诠辩。其归阴前的遗诗自诉:“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诸君莫作等闲看。”末路曾仰天长叹:“予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遭遇不为不幸。自问亦未有何等陨越。乃无端发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业,扫地无余,如欧阳公所言,‘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都尽’。环境所迫,无可如何。”这位大清权相,代表清政府签订了诸多不平等条约,垂死前还忍辱负重谈判签约,最终悲泪滚绝,泣天而亡在岗位上。

李鸿章是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将领,晚清“四大中兴名臣”之一。他曾缔造和统帅淮军,在平定太平军和捻军之乱中厥功至伟。他力主倡建近代海军,缔造北洋水师,他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曾兴办诸多近代实业,招商引资,师夷长技以制夷,于国于民建树不朽功绩。但他自缚腐朽清廷战车而殉葬,铸就心有不甘的人生悲凉。

鉴于此,张万和对其功显而过著的人生,一改往昔“一边倒”全否的舆情定评,坚持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功过,剖析主客观原因,罪错不予勾销,功绩不加埋没,撰一长联哀挽之,以秉伦鉴公正而还历史本真。联曰:

天绝之才当称雄,合肥进士功自高:统淮军,建水师,办洋务,行招商,有志富国强军,曾尝酸甜苦辣,历经雨雪风霜,尘封业绩辉难掩;

败军之将休言勇,大清重臣运偏消:撑覆厦,走麦城,缔降约,失银地,无力回天守疆,但遗功过是非,背负荣辱廉耻,卷开青史天可鉴。

读《廿四史》题撰一诗一联

昔读《廿四史》,常掩卷自思,其亦真亦假,半是半非,盖因立场、利益和见解之不同而已。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史书都是按照胜利者的旨意写成的。

但对于史书的阅读研究,对于历史经验的汲取借鉴,必须采取崭新的立场进行独立思考,以批判的眼光肯定与否定,以科学的态度继承与发扬,绝不能一味盲从。

鉴于此,张万和特撰一诗一联抒怀。其诗为《读史》,云:

政坛舞台走马频,色龙多变戏法新。

小丑跳梁骑奇马,大奸似忠伪为人。

琴瑟琵琶奏神曲,魑魅魍魉抖雷音。

此景不啻天上有,且看紫陌扬红尘。

其联为《读史有感》,曰:

曲笔歪书,都是胜者旨意,虚实真假鼓唇舌,伪史悖论成经典,但闻盗跖庄屩流誉,玄武门血腥荣光,靖难焚宫圣明,廿四史迷倒多少过客;

锐目穿甲,全凭智者慧灵,是非正邪拨乱正,真理正义祛烟云,方知陈胜吴广英雄,西太后垂帘无耻,太平革命轰烈,亿万众横扫无量尘埃。

该联对古代奴隶起义领袖盗跖与庄屩、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与吴广和太平天国革命,以及大唐玄武门之变、大明叔侄夺位靖难之役和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等重大历史事件或人物,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联独有见地,别树一帜,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