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刘云利
闲日读书,最惬意之处在于读书人领略书中意境,感同身受,发蒙启蔽。
前几年读《菜根谭》,其中一篇说:“人心一真,便霜可飞,城可陨,金石可镂。若伪妄之人,形骸徒具,真宰已亡,对人则面目可憎,独居则形影自愧。”当时我对文中的“霜可飞”百思不得其解,这凌凌白霜如何才能漫天飞舞?巧合的是,近日读《淮南子》,其中一篇说:“衍事燕王尽忠,左右谮之,王之狱,衍仰天哭泣,天五月为之下霜。”战国的邹衍尽忠燕王,被人诬陷入狱,其真心感动了上天,因而五月降霜。
这两篇小文横跨千年,在我的脑海里相遇,竟然让我这个愚钝之人瞬间茅塞顿开。一个匪夷所思的“霜可飞”,用略带夸张的意象道出了“人心之真”的内核,令人颇为感慨。
人心之真,让我想起东晋的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他辞官归隐田园,才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的千年名句。陶渊明的“人心之真”,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和生活的豁达。还有,魏晋的山涛曾推荐好友嵇康来洛阳做官,但嵇康以“志气所托,不可夺也”为由,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然而,嵇康在入狱被杀前又将儿女托付给山涛,并对孩子说:“巨源在,汝不孤矣。”果然,山涛举荐嵇康之子嵇绍担任秘书丞。嵇康的“人心之真”源于内心的志气,不惜与挚友翻脸,但又对朋友之真了然于胸,因此托孤于山涛。山涛与嵇康不愧为因“本真”而惺惺相惜的魏晋名士。
人心之真,不仅是一种处世之道、交友之信,还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工作之法。我辈平凡之人,一旦掌握人心之真,无论生活或工作,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大学毕业后,在一家单位从事文秘工作,主要职责是为领导起草讲话稿。工作四五年后,我自认为已经轻车熟路、游刃有余,心中难免有点小骄傲。有一次,写年终总结讲话稿,我洋洋洒洒地写了5000多字,自我感觉内容面面俱到,数据样样丰满,本以为领导会夸奖我一番。但领导审阅后,在结尾处批示道:“讲话稿要言之有序、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此稿言之有情稍欠,建议再修改!”后来,领导找我谈话说,讲话稿最重要的就是言之有情,就是用真心打动听者,这样听者才能入脑入心,才能春风化雨。自此以后,我牢记于心,稿子写好之后,我定会反复阅读,看能否打动自己,如若不然则继续修改,直到满意为止。
小吕是一名业务员,他相貌英俊、妙语连珠、亲和力强,属于自来熟的一类人。按理说小吕的业绩应该是出类拔萃的,但结果却出人意料。就拿一个案例来说,小吕到一家大型企业走访,客户经理也热情接待,交谈颇为顺畅。小吕侃侃而谈两三个小时,客户经理也是仔细聆听。回来后,小吕以为该业务十拿九稳了,可结果却事与愿违。总监只好另派他人跟进。这个业务员没有小吕的天赋和条件,甚至有点木讷,但他却顺利地拿下了单子。后来,小吕才得知他的滔滔不绝不是谈业务的加分项,他没有从客户的角度出发,没有让客户感受到真心。
有真即有假。人心之真令人信任和愉悦,人心之假令人生疑和厌恶。时光荏苒,人至中年,随着视野渐宽、阅历增长,觉察非真之事愈多,内心便对“本真”愈渴望、愈赞美,恰如冬日之寒期盼一场洁白、明净、静雅的皑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