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山一中 全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效课堂——

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2024年12月24日

YMG全媒体记者 李京兰 通讯员 刘晓玲 摄影报道

莱山一中始建于1995年,这所年轻且充满发展活力的省级规范化高中学校,即将迎来三十而立之年。

深耕细研硕果香,砥砺奋进再启航。目前,学校拥有教职工193人,在校学生1960人,教学班35个。2026年学校二期工程建成启用后,可增加24个教学班,1200名学生,学校发展前景更加广阔。

自创立以来,学校一直注重教学研究工作,持续开展课堂创新、改革,全力打造有效课堂、卓越课堂,以“让人人都得到尊重,人人都拥有机会,人人都体验欢乐与成功”为办学理念,以“办负责任的学校,培养有良好行为习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爱心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公民”为办学宗旨,着力构建温暖文化,营造和谐氛围,是老百姓信赖和喜爱的家门口的好学校,拥有良好的社会美誉度。

莱山一中党委书记杨曙光表示,课堂是立校之本,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教育科研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动力,莱山一中一直在不断推进教学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向科研要质量、提效率,使之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强力引擎,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生本课堂”让课堂回归学生本身

学校立足“生本课堂”建设,推进以学生深度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发展为本,让课堂回归学生本身,遵循分阶段、定主题、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年一个主题,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

学校一直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2013年以来,学校教学研究进入创新性发展阶段。学校结合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教师转变观念。将课堂从单向输出的教学型课堂向学生为主体的学本型课堂转换,教学研究基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深度学习,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教师专业发展。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本课堂”教学研究的基本主张,就是基于学科价值观、基于“双基”、基于真实情境创设、基于高质量问题,让教学目标更清晰、有效、可测,牢牢抓住课堂的“根”和“魂”,教学目标既体现教学目的,又统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渗透学科素养和价值观。

“生本课堂”就是引领学生深度学习的课堂,充分体现理解与批判、联系与构建、迁移与应用的核心特征,通过活动、问题、深思、良好的互动关系和课堂氛围等方式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入深度学习的状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真实情境创设和高质量问题的设计实现学科素养的落实。

课堂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

2017年,莱山一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了“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曾庆山校长表示,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和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构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念与体系。

一是真正“还”。还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权利,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讨、辩论与展示等培养学生优秀的学习品质;二是有效“练”。给足学生练习的时间,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效纠正;三是讲“关键”。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并非否定讲的作用,而是要讲在关键点上。要讲导引,课堂需要教师用关键性的语言导入;要讲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要讲总结提升,通过教师的总结使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有更高的提升。构建以学生的“学”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教学的理念与体系,鼓励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学生将课堂学习看作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从而更自主、更有兴趣地参与其中,课堂效率大大提高。

2018年,学校开展了“让教学目标更清晰”课堂教学展示活动,整体提高教师“课时目标”制定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2019年,学校开展了“提高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质量”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促进教师教学理念、教学策略与时俱进。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与实施教学,彻底改变课堂生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问题设计的质量,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从而实现课堂转型。

莱山一中同时开展了“课堂教学‘七问’大讨论”活动,坚持把问自主学习、问合作学习、问独立思考和交流研讨、问展示与评价、问课堂训练、问内化整理、问课后学习反馈等七个环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教师在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等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反复问。实现课堂由“关注教”向“关注学”的根本转变,做到真学习、真思考、真讨论、真行动。

把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莱山一中牢固树立“教师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意识,着力打造学术型学科组,培养学科领军人物,引领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在全校形成以教改促教研、以教研促教改、以教改促发展的理念。目前与核心素养课堂相关的在研课题有14项,其中烟台市“十四五”核心素养专项课题12项,语言文字专项课题1项,实验专项课题1项。

为推动学校教研工作更好发展,莱山一中在学科组长中开展“四个一”工程:上一节示范课、主评一节展示课、组织一场公开教研、做一次学术报告。培育教研骨干,组建学科教学教研骨干团队,在集体备课、每日一研、听评课等日常教研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建立学校教师培养体系,对接市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体系。成立“青年教师发展联合会”,开展“青蓝工程”,举办“青年教师发展论坛”等,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

围绕每学期教研主题,每周推出一场公开教研观摩活动,每周推出一节示范课,每周推出两个学科的展示课,每学期举办一期教研论坛。组织教师全员教学大比武活动,组织参加市级优质课比赛,通过集体磨课、个人展示,达到智慧共享、各展风采的目的。落实集体教研制度,学科组每月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教研活动,开展主题教学研讨和课堂教学范式构建等。

充分发挥名师引领作用。积极参加省级工作坊研讨和名师示范课活动,充分发挥名师业务引领作用,引领学科组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积极参加市教科院培训研讨活动及先进省市的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和现场会,积极参加大单元教学和项目式教学观摩学习现场会,通过外出培训和学习,开阔教师视野;对接知名专家进校指导,把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推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近三年,学校有百余件教学作品获得省级优秀课例和优质课程资源,报送4节部级精品课,四十余人次获得市级以上各类优质课,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积极开发教具,生物组研制的“DNA的性质演示教具”获得省优秀教具一等奖等,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勇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莱山一中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绿色学校、烟台市高中教学工作先进学校、烟台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烟台市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烟台市教师专业发展先进高中、烟台市师德师风建设示范学校、烟台市艺术特色学校、烟台市“书香校园”等多项荣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东省莱山第一中学将继续在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秉持“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发展”的思想,发扬“善思求变,雷厉风行”的作风,持续打造高效课堂,以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促进学校的全面发展。

“赛课”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

2014年,莱山一中在全体教师中开展“赛课”活动,打造精品课堂,营造人人关注课堂、人人深入课堂、人人研究课堂的良好氛围。“赛课”活动分学科开展,引导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潜心教学研究,规范教学行为,建设特色课堂、高效课堂。活动采取“听、放、思、查、评”的方式,即听课、回放课堂实录、课后反思、检查教学资料、评课五个环节。评课中,针对教材的研究、目标的设计、学生状态、课堂结构、目标达成等方面展开讨论,指不足,提建议。

“赛课”活动把个人和集体的教学研究都带入更深的层面,探索构建了符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并以模式构建带动课堂教学向规范、高效转型,实现了以赛促研、以赛带课、以评促改的目的。

为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全面提高,2015年,学校推出“人人奉献一节精品课”活动。经过“个人主备、组内研讨、细节打磨、组织授课、评课反思”五个环节,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中。“精品课”活动进一步明确了“一堂好课”的标准,培育了教师的精品意识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引导教师把“每节课都上成精品课”作为工作的追求。

校本教研将“双基”优势转为核心素养优势

为建立核心素养与学科教学的内在联系,从2020年起,莱山一中进一步聚焦核心素养、教学改进、学习方式变革等关键点,对基于学科核心素养下的课堂进行探索。

要让核心素养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必须要有“学科表达”。莱山一中拓展校本教研方式,充分发挥学科组和备课组的作用,围绕“建立核心素养与课程教学的内在联系”开展主题式教学研讨活动。在学校、学科组、备课组三个层面开展教学研讨。通过问题设计引领学生深度思考。深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体性、积极性、能动性高度彰显的过程。课堂中活动的设计促进学生深度体验和理解,引领学生走向深度学习。在师生交流碰撞中,学生的知识不断增值,建立起知识间的联系,建构起知识体系,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提升,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莱山一中组织各学科深度研讨如何将“双基”优势转为核心素养优势。教师不再只关注将一个个零散、孤立的知识点讲全讲透,而是让学生通过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理解知识、运用知识,体验学科知识背后的思维过程、思维方式、思维观念。在此过程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工具,教师通过设计将知识和技能落实在真实问题之中,将学生带入真实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学习,调动学科知识,提高学科技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莱山一中一方面提出“读一读、想一想、碰一碰、说一说、评一评、写一写”的合作交流流程,让学生合作学习更有效;另一方面,引导教师有情感注入,敏锐地抓住一些教育契机,给学生以引领、启迪、拓展、发散,让学生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感化和陶冶。

各学科建立的资源包至少包括微课、专题资源包和任务单(导学案)等,涵盖视频、图片、实验、活动、文本、情境等多类型教学资源。成为帮助学生学习、提高思维品质的有效资源。由于把丰富的资源融入课堂学习,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的嘴巴动起来、感官活起来、思维活起来,学习效率更高。

打造优秀课程资源,让教学更有效

2021年,莱山一中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学校逐步形成了“一二三四”学科教学模式,即“一个模式、两个中心、三种学法、四条原则”。

“一个模式”——先学后导、互助展评;“两个中心”——学生中心、学习中心;三种学法——自学、互学、展学;“四条原则”——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以学评教。“一二三四”学科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悟”,聚焦学生的深度学习,学生是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等方式,最终自己“悟”出知识,“悟”通道理,既提升了课堂的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习惯和深度学习的学习方式。

2022年至2023年,学校开展了“学科核心素养下课堂教学立标、达标活动”。每位教师在立标、学标、达标的实践过程中提升专业素养,打造优秀课程资源,全面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

2024年,莱山一中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教学”活动。立足学情,面向全体,让教学更有效,促使大面积本科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