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文化守望者

——怀念安家正先生

2024年12月27日

徐明

俗语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胶东大地是大自然馈赠的一方神奇沃土,这里既有美丽的山海形胜,又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胶东文化,构筑着向上向善、崇德尚美的精神家园。如何传承好胶东文化?如何讲好胶东故事?如何记住胶东的乡愁?安家正先生给了我们很好的回答。他好比胶东母亲的文化赤子,以挚爱与情怀守护着胶东文化这片精神家园,用手中的妙笔传承着胶东文化的神奇与不朽,用生命践行着胶东文化守望者的使命与担当。他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永远怀念的人。

直到今天,第一次见到安家正先生的情景还历历在目:1978年夏天的一个周日上午,我到毓西路原烟台地区教育局招待所,看望正在参加现代革命京剧创作的莱西县文化馆的张丰收先生。来到二楼房间时,张先生正与一位与他年纪相仿、戴眼镜、宽额头、气度与众不同的长者交谈。张先生介绍说:“这位是文登的安老师!”然后又谦逊地补充了一句“这也是我的老师”。张先生是莱阳人,高校毕业后在省某文化单位工作,后被下放到莱西县文化馆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是当时烟台地区戏剧编创的骨干。听张先生这样介绍,我不禁对安家正先生肃然起敬,自此见面一直称他安老师。

那天,当安先生得知我从烟台钟表技校毕业、在木钟厂工作的经历后,便问了我几个烟台钟表历史沿革的情况。见我尴尬地摇头,他便讲起李东山当年如何开创了烟台钟表制造业和公私合营前后烟台钟表厂的变化情况。之后他又讲了张弼士创办张裕葡萄酿酒公司,以及李鸿章、盛宣怀和孙中山先后来烟台的故事。见张先生和我听得出神,他又顺着历史脉络讲起“胶东王”刘珍年当年与张宗昌、韩复榘争胶东夺烟台的过程,以及蒋介石如何先是利用刘珍年、后又把他调离烟台杀掉的故事。这期间,张先生兴致特别高,还插话问了安先生几个情节。原来这些都与他们这次创作的剧情和历史背景相关。安先生接着便绘声绘色地讲起了文登的张连珠、于得水等人发动“一一·四”暴动,建立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以及理琪领导的天福山起义的历史故事……一个上午,我感觉就像是在听专场演讲,又像是在听动人心魄的评书。那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听一位老师这般激情飞扬、妙语连珠地讲历史、讲政治、讲社会变迁。那时的莱西、即墨和威海同属烟台地区,可他那天讲的许多人和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40多年后,安先生已至耄耋之年,但每次见面,我眼中的他,精气神却一如当年,就如同那昆嵛山上的红松,历经风霜,岁老弥坚。特别是近10年来,他疾病缠身、行动不便,尽管视力仅剩0.2,甚至一度失明,但依然心系胶东文史,不舍不止。在老伴邹淑香老师和家人的精心照料和帮助下,他拖着病残的身躯,以惊人的毅力笔耕不辍、口传心授,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安家正先生志道据德,精擅文史。他从上世纪60年代初开始,60余载,教书育人,桃李芬芳;著书立说,享誉省内外。他守望胶东文化,矢志不渝,沉潜力修,多有建树;他一身正气,耿直不阿,秉笔直书,被峻青先生誉为“齐鲁风骨”。

从史前文明的白石文化,到秦汉时期的始皇武帝东巡;从徐福东渡,到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从抗倭英雄戚继光,到甲骨文之父王懿荣;从烟台被迫开埠到北洋水师兵败甲午海战;从辛亥革命烟台首义,到天福山起义燃起胶东抗战烽火;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社会变迁,到改革开放大潮涌来的胶东新风貌;从八仙过海的传说,到胶东习俗花饽饽……安家正先生终其一生都在进行胶东文史和民俗非遗的研究。他撰写的书籍有《胶东通史演义》《胶东半岛鸟文化》《戚继光》《半岛泪》《沧浪酒魂张弼士》《吴佩孚》《将星泪》《胶东当代文学史略》《峻青散文研究》《留住乡愁胶东人》等40多部,计上千万字。其中《烟台史话》《烟台大观》《老烟台风情》《老烟台履痕》《烟台钟表传奇》等10多本书都是安家正先生自费出版的。40多本书、上千万字的工作量是巨大的;10多本书的出版费用对于一个以工资为收入的教师来说也是个不菲的数目,但是,安家正先生向来都是甘之如饴的。

“一千里海岸绵延,高亢的大杆号嘹亮,唤起渔家儿女征服海洋的雄心壮志;八百里群山起伏,阵阵山歌悠扬,梳剪得山色更加葱翠欲滴……”安家正先生在《烟台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粹》一书的序言里动情地抒发了他对烟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爱。他曾多次担任烟台市非遗项目评选专家组组长。那些年每次开会和集中活动期间,大家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对传承胶东文化的自觉,对非遗保护的迫切心情和责任担当。他的那种发自内心、只争朝夕的急迫感和炽热激情溢于言表,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他对烟台和胶东地区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如数家珍,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烟台和胶东的特色小吃项目也钟爱有加。一些年轻同志认为评非遗小吃项目似乎小了点,安家正先生严肃地说:“非遗项目并非越大越好,可别小瞧小吃这类小项目,正是这些平平常常的小项目,构建起了烟台和胶东的人间烟火,再现了胶东的民间生存状态和情感寄托。”为此,他专门撰写了《烟台小吃传奇》,把烟台小吃的故事讲得活灵活现、回味无穷。烟台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一直健康稳步发展,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8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8个。其中国家级、省级项目数量一直位于山东省前列。

安家正先生自己是个热爱胶东文化的人,他也格外爱惜从事胶东地域文化研究的人,总是热情地鼓励和帮助他们。芝罘区世秀社区的荆辉祥先生被周围人称作“故事大王”,他要编写《烟台民间故事》,安家正先生不仅帮他订正文稿,而且亲自作序说:“荆辉祥先生是非遗的忠诚卫士,干这种活不能升官,发财也不容易,主动挑这担子的人很傻,却傻得可爱。”书定稿后,他又与我通话介绍书和作者情况,建议由我题写书名。安家正先生对县市区从事非遗工作的同志格外关心,他对栖霞的林新忠同志说:“栖霞是烟台唯一的内陆市,传统文化保存得最为完整,研究胶东文化、挖掘非遗,栖霞有相当的优势。”他热心指导栖霞的“八卦鼓舞”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终获得成功。

安家正先生虽已离去,但是他的书、他的精神已深深融入了胶东文化,化作这一方水土的文化基因,留存世间,永续传诵。安家正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