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多举措高效推进电动车消防安全治理工作

2024年12月28日

长期以来,电动自行车的停放与充电是让市民群众头疼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三大原因是外部电线短路、电池使用时间太久、长时间充电。有些电动自行车用户为了方便,喜欢将电动自行车移到住所内停放并充电,停放地点多选择在建筑的首层门厅、走道或楼梯间内。一旦发生火灾,火焰和烟气将很快封堵建筑的安全出口、逃生通道,造成楼上居住人员逃生困难,同时塑料车壳和海绵坐垫燃烧产生有毒烟气,沿着楼梯间迅速向上蔓延,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的惨剧。从个人的角度来说,预防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关键是用户要摒弃不良使用习惯。

自全省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全链条整治工作开展以来,烟台黄渤海新区各部门齐心协力,推出切实有效的举措,护航群众安全充电、安心出行。

增建设施 充电更便捷

黄渤海新区嵛景华城小区拥有2000多户居民,小区内分布多层和高层住宅楼区,很多居民日常出行主要依靠电动自行车。“由于小区的高层居住区充电车棚建设数量不足,很多业主图省事,把电动自行车停在单元门、楼道口,扯长线充电,此举非常容易出事。”小区物业负责人表示。

为解决充电难题,小区物业公司和区消防救援大队联手,围绕小区内增设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事宜进行实地调研与深入交流。经过细致排查与科学规划,现场听取居民意见,最终在小区内成功增建了13个充电站点、270个充电端口,极大满足了居民的充电需求。

今年以来,黄渤海新区消防救援大队以推动满足居民小区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为目标,统筹协调,积极争取政府相关部门支持,全面推进充电设施建设,明确新建居民小区的充电基础设施配建比例。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全区已安装充电车棚1751个、配备充电口2.7万个,安装电梯阻车系统4651套,有效解决了居民充电难的问题,大幅度提升了社区的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部门联合 治理不松懈

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公安、建设交通、乡镇(街道)、物业等部门迅速组建多个联合排查小组,先后深入21个社区、167个住宅小区开展联合检查,重点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利用“飞线”在建筑外不规范充电、使用“三无”充电器充电、改装加装电池以及社区和物业服务企业落实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和充电棚建设要求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检查期间,累计清除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823处,收缴“飞线”300余根,查处10起加装、改装电动车违法行为。同时,检查组要求电动自行车销售、维修、回收企业、门店严格落实电动车销售维修回收网点安全技术要求,切实做好锂离子电池健康评估及报废回收工作。

宣传覆盖 安全入人心

区消防救援大队联合公安、乡镇(街道)、物业等部门,不断推进社区消防宣传工作,构建起乡镇、社区、小区、居民楼栋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宣传四级网链,通过发放宣传海报、推送警示教育视频、举办培训教育讲座等形式,督促群众自觉遵守电动自行车相关使用规定。

“消防员讲得非常详细,我们都听懂了!”近日,在山水名苑小区,居民张大爷复述着大队消防宣传员讲授的电动自行车相关安全常识。“电动自行车不能乘电梯上楼,给我们讲的内容,我们都记得住,都能理解。这都是为了我们的安全嘛!”自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区消防救援大队以拉家常的形式多次开展屋场恳谈会,向群众普及电动自行车、冬季用火用电等消防安全知识,让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入耳更入心。通过多种形式的宣教活动,使经营者能够合法合规销售电动自行车,引导使用者文明、安全使用电动自行车,努力营造安全、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