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1日
2025年改造企业300家以上,力争规上试点企业转型覆盖率超60%,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并辐射带动其他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构建产业新生态,形成发展新优势。
2025年力争培育打造省级以上“产业大脑”4个、“晨星工厂”20家以上。组织开展20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聚焦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要求,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合作交流。
我市还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类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工作,累计为9个项目争取资金额度8.43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也是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赛道和战略支撑。只有牢牢抓住数字技术变革机遇,充分释放数字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效应,才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烟台市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以数字化转型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生态建设为抓手,持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全面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愈加突出。
昨日上午,烟台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市人大、市工信局、市大数据局、市发展改革委对将于202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烟台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进行解读,并对下一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如何深度融合工作进行介绍。
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
转型浪潮中享受政策红利
作为城市增长的新引擎,数字经济越来越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度量尺”。烟台在这方面一向走在前列。
烟台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张正功说,烟台这些年推动以生成式人工智能数字化转型为代表的“智改数转”行动,已成为促进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路径和关键措施。2024年,获批省级以上智能工厂(数字车间等)25个、绿色工厂27个、晨星工厂120个。2024年,烟台市印发《实施六大行动 聚力链式发展 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意见》,对工业企业实施的投资50万元以上的数字化转型项目,最高奖补100万元;对数字化转型具有典型示范引领价值的转型案例,最高奖补50万元。2025年,市工信局将加快编制实施细则,广泛征集数字化转型项目案例,积极兑现奖补政策,让更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享受政策红利。
中小企业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也是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工信部门将以创建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扎实推进化学基础原料、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等四个细分行业方向试点,2025年改造企业300家以上,力争规上试点企业转型覆盖率超60%,试点企业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并辐射带动其他优势产业数字化转型,进而构建产业新生态,形成发展新优势。
会同有关部门共同推动工业、金融、商贸、文化等方面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2025年力争培育打造省级以上“产业大脑”4个、“晨星工厂”20家以上。组织开展20场以上供需对接活动,聚焦国家级、省级数字化转型要求,开展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合作交流。
推进城市算力中心建设
为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
数字经济作为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
烟台市大数据局副局长孙义平表示,将提升公共数据和企业数据供给能力,进一步激发全社会用数活力。建设数据要素服务平台,全面开展数据登记、交易备案等工作,培育一批数据要素型企业,挖掘更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在医疗、金融等领域形成一批数据创新应用和产品。
按照需求牵引、适度超前的原则,协调推进以5G、千兆光网、算力基础设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力推进城市算力中心建设,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算力支撑。持续推动交通、能源、水利、市政、文旅教体、生态环境等领域融合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高速泛在、智能敏捷、算网融合、智慧便民的数字基础设施。
联动各产业牵头部门,以数据赋能为主线,对各产业链上下游的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升级,支持产业数据资产融合再加工,充分挖掘数据要素价值,重点围绕制造业“智改数转”、数字农业、数字贸易、智慧文旅等场景打造多跨数字化转型应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激发产业发展新动能。
依托“爱山东”打造更多服务热点应用,进一步提升社会化领域“无证明城市”建设成效,方便企业群众“减证办”“免证办”“掌上办”“随时办”。
推动20个重点项目
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
要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发展改革部门把做好顶层谋划、产业集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点,从“点、线、面”三个维度拓展烟台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烟台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庄英介绍,围绕空天信息、人工智能、大数据、未来网络、元宇宙等数字产业领域,发改部门出台了《关于推进“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人工智能”的指导意见》《烟台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烟台市新型基础设施网建设行动计划》等一批政策文件,谋划了前沿材料、生命科学、先进装备“3+X”未来产业发展体系,着力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抢占数字经济产业细分领域新赛道,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进一步壮大产业集群。累计争创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行业高能级创新载体274家,打造省级平台经济重点企业4家、产业集聚区2个,突破数智化核心技术30余项,实现了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式发展,2024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突破3500亿元,半导体产业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清洁能源、绿色化工等5个产业集群入选省支柱型雁阵集群。
累计对艾睿光电、汉鑫科技、艾迪精密等18个人工智能示范项目和研究机构给予2200万元支持,直接带动人工智能产业投资4.5亿元,新增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42个,软件著作权12个,主持或参与行业标准7个,有效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起势发展。争取万华化学5G全连接全产业链项目、烟台港商品车滚装码头智能化项目、玲珑轮胎工业互联网智能化项目等20个重点项目入选省级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库,在手续、土地、能耗等要素方面为项目实施提供支持和保障,目前20个重点项目已累计完成投资24亿元。此外,我市还积极开展新型基础设施类项目地方政府专项债争取工作,累计为9个项目争取资金额度8.43亿元,有力保障了项目建设顺利实施。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