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3日
本报讯(YMG全媒体记者 庞磊 通讯员 于心怡)日前,由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牵头建设的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与回收复用技术创新中心正式获批“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该技术创新中心的获批建设,将提升烟台市乃至全省、全国在运载火箭的海上发射和回收复用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相关关键技术的成熟与产业化应用,为赶超国际先进、实现弯道超车创造良好的机会,推动航天产业向着更加低成本、高效益、可持续发展方向迈进。
山东省技术创新中心是山东省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于创新链中下游,对上衔接实验室基础研究,对下衔接企业产业化,集聚高水平科研人员,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科技企业培育孵化,打通从科学到产业的通道,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支撑。
运载火箭海上发射与回收复用技术创新中心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立足航天领域产业禀赋、科技基础,建设面向运载火箭海上发射及回收复用技术的创新中心,集聚高层次人才团队,推动产学研融通创新,引领支撑带有航天领域特色的产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助力培育发展航天领域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海阳市科技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精准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批优质的科创平台不断投入使用,全省唯一一家核电领域的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核电技术与安全技术创新中心,海阳市航空航天领域的首家院士工作站——李德仁院士工作站,烟台市唯一一家核能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烟台市核能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先后落地生根。
新的一年,海阳市科技局紧紧围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创新工作理念和工作机制,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打造五个科技创新新高地,加快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
培育高质量创新主体。海阳市科技局高标准系统谋划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搭建从“在孵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渐升式全周期科技企业培育机制,厚植“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
全力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海阳市科技局全力推进与武汉大学的合作,高标准建设东方航天港研究院,积极争取将卫星数据产业园纳入山东省首批未来产业科技园,力争再落户5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新型研发机构、技术创新中心等科创平台,打造一批支撑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创平台。
实施高精尖创新项目。海阳市科技局围绕省市重点产业项目布局,摸清情况,超前谋划,组织实施好“东方空间技术(山东)有限公司海上发射中大型固体运载火箭设计及发射应用”“烟台东方神州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羟丙甲纤维素制备胶囊关键过程调控研究”“海阳市黄海水产有限公司装备型海洋牧场适养鱼类新品种选育”等一批重大的科研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提供高水平科技服务。海阳市科技局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拓宽资金供给渠道,探索“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以科技金融激活发展活水。他们加大对科技企业的走访调研力度,强化政策协同、部门协作,举办政银企对接交流会,扩大政策覆盖面,及时将符合信贷条件的企业推送给金融机构,为企业发展提供全链条、多方位的科技服务,推动服务由“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
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海阳市科技局坚持以产业需求、人才诉求为导向,优化人才引进政策,依托东方航天港研究院、院士工作站等各类科创平台,搭建合作体系,建立人才联络站,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指导企事业单位申报各类人才工程项目,鼓励青年人才牵头承担科技攻关项目,争取引进培育百余人左右的科研人才队伍,为海阳市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