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记“小窗口” 擦亮营商“金招牌” 去年烟台不动产登记推出18条营商环境创新

2025年01月07日

办“房本”不必拿着一堆证件一摞材料来回跑,点点手机就能预约受理;遗失“房本”不必恼火,经由当地不动产登记中心声明后即可补发;曾苦恼多年的“办证难”小区业主,集中拿到了鲜红的登记证书;行动不便、人在外地的市民不必为出门发愁,愈来愈多的“绿色通道”,开到了家门口、下班后……

一系列实打实的改革举措,从一方小小的窗口,为企业和群众送去大大的便利。聚焦为企业和群众办实事,以“最优流程、最短时间”服务为目标,一年来,烟台累计推出营商环境创新18条、居住权登记等14个政策文件,敢为全省之先,用心用情护“恒产”,打造营商环境新气象。

不跑腿无纸化

“无感”登记省时更省心

回首2024,一系列闪光的头衔与数据,足可印证烟台不动产登记持续驶向“蓝海”:2024年度2个揭榜挂帅事项入选省厅10大示范案例,5个典型经验做法入选省厅营商环境创新行动典型案例集,入选数量全省第一,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化、智能化建设持续“上新”,多层级、多维度的登记平台日臻完善。

“不用报送纸质材料就可以办理不动产登记,真是太方便了!”近日,烟台开发区京方家置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申请,不到一小时,就完成了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全部的审批流程。记者了解到,目前,重新修订转移登记涉税联办申请书,将登记、缴税、水电气暖视过户等多张申请表整合为一张表,实现“一表申请”“一次办好”“并联审批”“一窗办结”。整个流程市民只需要填写一次,签一次名即可。得益于“减材料”“减环节”,全市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即时办结率达95%,水气暖视联办业务达到1.36万笔,“一站式”办结格外沁人心脾。

免了反复跑腿同时,市民甚至可以足不出户,点点手机就完成过户。得益于“全程网办不见面”的开枝散叶,不动产登记已经从大厅窗口,不断延伸到售楼处、银行网点、公证、法院、律所、公积金中心、微信公众号、手机App等,高频业务网办率达到90%以上。互联网+抵押登记平台在实现全市53家银行全覆盖基础上,又扩展至300个金融网点,网办率99%;“交房云办证”APP累计42家开发企业上线,授权房屋2500多户,实现一手房转移登记“掌上办、零纸质、零跑腿”;公众号查询提升至3.0版本,相继实现市区通查、全市通查、未成年子女联查,累计提供查询服务10万人次;开发企业平台新扩展至1272家开发企业的售楼处,办理业务8.6万笔,网办率91%;律师云查询累计有95家律所485名律师入驻。

去年10月以来,伴随各项购房优惠政策陆续落地,市民买房过户的需求持续增长。如今,市民要拿到崭新的“房本”,不必挨个出示各种证照了。在莱山区不动产登记中心,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和电子签章,结合证照电子化和跨部门信息互通互享在登记领域的应用,买卖双方出示电子证书,就能直接申请办理登记。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仅此一项,一年至少能减少纸质档案1万件左右,节省档案管理费达到数万元。

运用人脸识别、信息共享等智能辅助手段,烟台全面推行抵押注销登记、预告登记、抵押预告登记、新建商品房转移登记等高频业务“全流程电子化”,既提高办证效率,又减轻档案整理压力。同时,加强“登记监管无感化”。推行云登记平台“提交即受理”,杜绝“人情件”,并定期通过后台抽取数据通报登记质量、数据质量,登记公开、公平、公正有了全链条监督机制。

靠上服务

铁脚板蹚出办证“高速路”

“咱小区里符合办证的业主注意了,您只要有时间,就可以带齐材料到居委会,我们给大家统一办证。”龙年春节长假第一天,龙海家园小区业主群里,一条条暖暖的群通知持续@所有人。借助外地工作的小区业主返乡过节的有利时机,社区网格员通过微信群、网格群、入户走访等多种途径,发动居民尽快办证,“愿登尽登”。

作为“办证难”项目中户数最多的小区,龙海家园历史遗留问题格外复杂。在对项目居民搬迁、安置情况和土地出让评估涉及问题全面梳理后,2023年9月18日,相关部门通过政府网站、不动产登记大厅、楼道公示、微信群等方式通知业主申请个人转移登记,并在春节期间全面开启“攻坚战”,困扰小区十余年的“办证难”就此破冰。

连年来,烟台全市上下坚持人民至上,本着“群众无过错即可办证”原则,全面破解城镇居民住房登记难题,对国有土地上建成并出售、产权清晰无争议、购房人已履行法定义务的城镇住宅进行全面排查,“集体会诊”,“一区一策”,全面实现“居者有其证”。2024年初“提升个证率集中攻坚月”行动期间,全市共发放办证问卷、明白纸近5万张,成立办证小分队60多支,增派人员200多人,增设办税办证窗口20多个,各不动产登记大厅人员加班加点,昼夜奋战成为常态。

“一手拿钥匙、一手领房本”,聚焦企业和群众需求,住权与产权同步,在烟台已逐渐成为常态。全面化解既有问题小区“办证难”同时,烟台积极推进历史遗留问题处置。2024年,《关于建立土地房屋产权保障“全链条”“全流程”长效工作机制的意见》正式出台,从根本上防范“办证难”问题产生。“全链条”加持之下,全市累计535个项目实现“交地即办证”,117个项目实现“交房即办证”。以往剪不断、理还乱的“办证难帐”,如今早已纲举目张。

破冰“深水区”

登记“上新”全年不停

近日,黄渤海新区一家律师事务所作为法院指定的管理人正在处置破产企业的固定资产,因需办理房产过户到黄渤海新区登记中心咨询办理流程,黄渤海新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在了解情况后,当即与法院、税务部门沟通,为其量身定制一套破产管理人+带封过户+法拍缴税登记全流程办理机制,该破产管理人及买受企业成为第一批改革红利“受益人”。

着眼让更多企业享受改革红利,不动产登记破产管理人查询平台正式上线,“烟易登”智慧不动产登记平台扩展至10个登记子平台。“以前办理类似过户,不但周期长手续多,还因存在查封无法办理贷款,使用民间借贷或过桥资金预先垫付,对于企业更是负担,现在好了,时间和成本都节省了!”领到崭新的不动产权证书后,破产管理人激动地说。

感受到营商环境创新的,不但是企业,更是寻常百姓。“这套房子的产权在我女儿名下,今天,我又办好了这套房的居住权登记,也不收取任何费用,继续住这套房子有了法律保障,心里更踏实了。”在栖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拿到证书的办理人王女士告诉记者。按照办证要求,王女士和女儿提交了不动产登记申请书、申请人身份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居住权协议书等资料,顺利完成登簿,当天下午就拿到了不动产居住权证明。记者了解到,自去年全市试点开展居住权登记以来,已经累计办理业务近百笔,“房子不归我但我也能住”,有了更可靠的保障。

不动产登记持续“破冰”,贯穿了整个2024年。记者了解到,烟台在全省首创推行“信用管理+告知承诺”,累计在1650余笔业务中使用告知承诺,并引入信用惩戒制度,让信用登记真正“活起来”。会同住建部门推行“全面预告”登记,严防“一房多卖”,助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建立“司法+”协同联办机制,累计办理带封过户等170余件;优化法院联办平台,实现“接收即查控”。开发区推出的用海审批登记一件事案例,被部登记局在全国推广。

同时,进一步优化市民办事体验,推出“煦风绿色通道”窗口服务指南,对11类特殊群体办证不排队、专窗专办,累计办理业务2230余笔。开展“一手现房带押过户”,累计办理7笔360套,涉及抵押金额2亿余元,助力房企去库存。深入推进文明示范窗口建设,全省首创细化明确68条具体标准,并评选和表彰一批文明示范窗口。并在全省首个推出提升继承登记改革11条举措,开展集中攻坚,期间累计办理非公证继承登记业务2000余笔,是全市2024年上半年工作量的1.3倍。改革实施以来,全市累计办理继承登记业务4600余笔,实现了办事效率和群众获得感双提升。推出抵押登记平台4.0版本,进一步规范顺位抵押等要求,网办流程再度优化。 (杨健 周宓 王艺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