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8日
本报讯(通讯员 王志辉 YMG全媒体记者 慕溯)近日,烟台城乡建设学校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超级工匠实践基地成立后的首批体验者——来自西牟、养正、鲁大实验等小学的96名小学生。在这里,同学们通过一系列的科普体验活动和课程,近距离感受了科学精神的魅力,激发了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热情。
活动开始前,老师们详细地为同学们讲解了研学活动的背景、目的以及具体的操作流程,激发了同学们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动手欲望。随后,在老师们的耐心指导下,同学们在工作台上按照木块上的图案进行切割、打磨、着色、打孔等一系列工序,最终制成了一个个独特且精美的小挂件。看到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同学们脸上洋溢着自豪和喜悦的笑容,纷纷合影留念。“这样一个异形零件加工,不仅融合了几何、物理、美术的元素,孩子在制作过程中还学会了如何组织语言并表述,这是综合素质的锻炼和提升。”活动中,学生的家长纷纷表示,这一实践不仅锻炼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实践积极性,还促进了亲子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加深了亲子关系。
据了解,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是一项面向小学、初中、高中、中专及职高在校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该赛事被教育部纳入《2022—2025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序列,旨在全方位促进青少年综合素质的提升。近年来,烟台市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学生劳动技能与创意设计教育。市教育装备与技术研究中心联合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同组织团队赴多地深入调研,广泛汲取先进教学理念与实践成果。基于严谨考察与科学对比,成功引入了“超级工匠”创新教育项目。
基于这样的大环境,烟台城乡建设学校利用自身师资优势,打造一个集科普教育、技术创新、文化交流于一体的超级工匠实践基地,作为学校“技能报国”思政教育基地的“新成员”,不仅是对烟台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发扬,更是对青少年科技创新精神培养的一次有力推动。自去年6月烟台城乡建设学校“技能报国”思政教育基地全面开放以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体验传统技艺、现代工艺的有效载体,使传统文化、红色基因、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不断深入人心,实现了基地研学、游学、职业启蒙以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