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区加快重返第一方阵 崛起烟台东翼板块

2025年01月16日

2024

1月15日上午,牟平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开幕,大会总结盘点了2024年各项工作。

2024年,全区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锚定“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不动摇,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重返烟台第一方阵迈出坚实步伐、崛起烟台东翼板块开启奋进篇章。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左右,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0%左右;固定资产保持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增长16%左右;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0亿元,增长5%。

——一批事关长远的重要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蓝色药谷·生命岛累计完成投资55亿元,恒邦稀贵金属资源综合回收项目建成投产,复杂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一期项目达到投用条件。养马岛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与产业发展融合EOD项目成功落地。职业学校一期实训中心及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启动建设。华能半岛北L场址项目启动建设。

——区域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首次作为东道主举办了2024医药创新与发展国际会议,签约16个项目。成功主办了全国首场日出演唱会、第二届养马岛音乐节、全国县域足球赛、第三届烟台女子马拉松等大型活动,全网话题关注量超30亿次。

——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诉求有效解决。完成民生支出37.2亿元,城镇新增就业4792人,242个村、12.2万人纳入农村规模化供水保障,政务热线办理质效位居全市前列。

2024年,全区上下比境界拼格局、比担当拼干劲、比作风拼效能,保持了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

以扩内需为牵引,切实增强发展动能。62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100%,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88.2%。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15场次,发放以旧换新补贴1071万元。龙湖天街完成规划设计,即将开工建设。全年接待游客87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2亿元。新增45家“四上”企业,16家企业的57个项目开展技改升级。

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传统产业提质升级。恒邦股份同时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黄金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三项大奖,连续10年位居中国黄金冶炼十大企业之首。安德利果汁荣获全省循环经济科学技术二等奖,入围“中国农业企业饮料和酒行业20强”。仙坛股份入选中国预制菜企业百强榜,荣华宠物食品项目主体建成,大成食品、枫林食品出口突破2.5万吨,烟台啤酒连续6年纳税过亿元。兴业机械实现两次倍增,宏田汽车等4家企业荣登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恒邦泵业等4家企业跻身省级瞪羚企业。新兴产业初见成效。不到三年的时间,100个项目落户生命岛园区,10个项目投产,20款新药进入临床阶段。全国首个核医疗科技馆建成开馆,国内级别最高、内容最全的细胞产品中试转化平台正式投用。世界首条百升级干细胞药物生产线——佰鸿干细胞一期竣工投产,东诚药业10款新药进入临床。石药百克百亿级超级单品新药“津立泰”落地生产,丰金制药一期竣工投用。三峡海上风电一期全年发电超10亿千瓦时,全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10万千瓦、占比94%。科技创新支撑有力。争取市级以上创新扶持资金1.55亿元,创历史之最。新药创制省实验室获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区市级以上科创平台达14家。新引进高层次人才318人,转化科技成果50项,累计建成5G基站1289座。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新争取省级以上改革试点11项,高质量完成机构改革任务,国企改革相关经验入选全市国资国企领域典型案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经验获全国推广,获评全市唯一的“全国政府采购先进区”。开展高层次招商推介活动10场次,签约重点产业项目36个。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在全市率先实现“五证齐发”,打造50个“政务服务+”社会合作网点,35个部门15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理。

以城乡融合为目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8个,新建养马岛环岛前路等4条城市道路,留德街、西郊路等7条破损道路完成修复。建设高标准农田5500亩,粮食产量实现“二十一连丰”。创建省级和美乡村4个,清洁取暖改造1300多户,完成3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修复养护国省道54公里,改造升级农村公路80公里。全市首个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开工建设。实现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以人民为中心,繁荣发展社会事业。新增公办幼儿园1所,完成36所学校教室灯光改造和4所学校运动场地改扩建。中考6个学科成绩均居全市第一,牟平一中本科上线率达到98%。滨医烟台附院获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水道卫生院急救站正式启用,完成薄弱村卫生室改造提升35处。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慢性病门诊医保报销比例保持在90%以上。新增养老床位333个,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3亿元、惠及困难群众1.6万人。举办群众文化活动700多场次,打造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83家,7部文艺作品获国家级奖项。

以工作质效提升为抓手,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办结人大代表建议51件、政协提案91件。在全市率先打造区级行政争议化解中心。狠抓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2025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

新的一年,牟平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区委“一二三四五”总体思路不动摇,聚焦“重返烟台第一方阵、崛起烟台东翼板块”,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切实抓好产业体系建设、改革开放创新、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风险防范化解、保障改善民生,圆满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建设“滨海魅力城·现代新牟平”。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牢牢扭住龙头产业。全面投用蓝色药谷·生命岛,突破发展蓝色药谷·超级工厂;加快恒邦复杂金精矿多元素综合回收项目二期、辽上金矿扩界扩能采选等重点项目建设。持续巩固优势产业。扩大仙坛股份预制菜、荣华宠物食品市场规模;深化大成食品、枫林食品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推进兴业机械智能化车间技术改造三期项目、孚信达高强高导系列轻质铜铝复合材料产品产业化项目、三峡新能源二期项目和上海电气半岛北N2场址海上风电项目。着力壮大现代服务业。年内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2家以上、限上批零住餐企业10家以上。加快形成“一点、多带、两极”格局,一点,即以养马岛为核心“支撑点”,全力实施养马岛EOD项目;多带,即策划打造全域旅游“一镇一示范带”;两极,即培育“音乐+”“影视+”两个增长极。积极发展“沉浸+”等业态,支持托育、家政等行业加快发展。加快建设数字强区。新建5G基站150座,年内市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达到5个、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达到15家。规划建设中国白羽鸡(烟台)大数据中心等产业平台。

着力扩内需稳外需

推动经济良性循环

大力提振消费。建设龙湖天街、商务酒店项目和通海路现代农贸综合体项目。举办各类促销活动12场次以上,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着力培育直播经济、体验经济、低空经济,组织企业参加供应链展会3场次以上。提高投资效益。70个省市区级重点项目开复工率达到95%以上,年内实施重点技改项目40个以上,完成技改投资20亿元以上。保持外贸稳定。扩大海产品、果汁等商品出口规模,年内完成外贸进出口320亿元以上。参加各类展会50场次以上,年内新增外贸实绩企业5家以上。促进主体活跃。力争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突破170家、“四上”企业突破600家。新增省高端品牌培育企业、市长质量奖后备企业3家以上,市级知识产权优势培育企业4家以上,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行业标准2项以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财政体制改革、闲置资产资源处置改革、农村综合改革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高招商引资质效。聚焦“2+4”产业体系,大力开展链式招商、园区招商等专业招商,年内开展境内外招商推介活动40场次以上,年内引进过10亿元项目3个以上。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推动开发区和中小企业园协同联动、恒邦化工产业园突破瓶颈、沁水韩国工业园塑强提升、台湾工业园夯基垒台。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市级以上确定的“一件事”能办率、政务服务事项进厅率和可网办率均达到100%,高频事项100%纳入综合窗口受理。

强化教育、科技、人才支撑

构建全面创新体系

发展优质均衡教育。加快金山湾基础配套设施和职业学校一期实训中心项目建设,完成环渤海高研院实验动物设施和教学中心建设。在城区新建一所小学、启用一所幼儿园。建立科研创新生态。力争年内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备案达到115家以上,争取市级以上科技计划4项以上,新增市级以上科创平台1家以上,引进新技术、新成果180项。打造人才集聚高地。谋划开展第三届“汇智圆梦·聚才兴牟”人才节,年内引进各类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500名以上。

以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为引领

大力推进城市更新

加快城中村改造。攻坚中心区片改造,年内中式酒店项目完成主体结构施工;实施城中村改造项目9个,一次性改造19个村、惠及群众4200户。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实施4个镇街、9000户非直供电改造项目,对总长60公里的雨污、供水、燃气、通信等管网管线进行排查改造,新增零碳供暖面积170万平方米。提高城市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深化市容环境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同步建设约7000平方米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机构和社区7个以上。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

不断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保障粮食安全。改造提升撂荒耕地500亩,新增高标准农田2000亩,大田托管突破5000亩;新建粮油种业示范基地1处,良种覆盖率达到98%以上。发展富民产业。改造老龄郁闭果园1万亩,发展新品种果园1000亩;国家级渔港经济区建设年内全部完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家以上,区域品牌价值达到20亿元以上。推进乡村建设。持续推进龙泉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打造区级以上乡村振兴示范片区1个,创建省级和美乡村2个。加快推进G228丹东线牟平段绕城改造,打造精品旅游公路9条。深化基层治理。新建“高素质农民田间课堂”1处,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个、家庭农场示范场2个。打造“孝善润万家”基层治理品牌,积极开展移风易俗。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就业政策精准供给行动、市场用工服务质效提升行动,年内城镇新增就业4000人以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推进国际康复医院建设,提升薄弱村卫生室85个,打造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深入开展全民参保计划,年内完成家庭养老床位建设600户、居家养老上门服务1000户。繁荣文化体育事业。开展群众文化活动600场次以上;加快恤养院二期修缮、雷神庙战斗遗址保护等文保工程,推进第四次文物普查;组建体育单项协会20个以上,开展群众体育活动30场次以上。防范重点领域风险。深化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完善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风险防范机制,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强金融风险源头管控,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强化国防动员能力建设,巩固提升双拥共建成果。

YMG全媒体记者 全百惠 通讯员 牟轩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