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0日
柯婷玉娲
近年来,牟平区委党校擦亮“新思想光辉耀城乡”宣讲品牌,聚焦“谁来讲”“怎么讲”“讲什么”等根本性问题,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宣讲方式、提高宣讲质量,不断提升宣讲引领力、聚合力和影响力,有力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在基层落地生根、深入人心。牟平区委党校先后被授予烟台市理论宣讲示范基地、基层理论宣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相关经验做法在山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改革情况交流》专题刊发。
聚焦“谁来讲”
整合党校优势资源,筑牢基层宣讲红色阵地
高度重视理论宣讲工作,聚力“三个构建”搭建宣讲阵地,为开展理论宣讲奠定坚实基础。一是构建优质精干的师资队伍。把宣讲工作作为党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将全体教师纳入宣讲队伍,组织宣讲人员参与各级师资培训和宣讲培训,开展“导师带徒”帮带活动,举办微党课比赛、红色故事宣讲大赛等擂台比武活动,不断提升教师能力水平,打造优质精干的宣讲队伍。二是构建全面立体的课程体系。精心设计宣讲课程,搭建起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提升为核心,以各类形式课程为依托的“1+4+N”理论宣讲课程体系,采取“你点单、我送课”的方式,将党的创新理论精准送到基层,满足基层干部群众的需求。三是构建覆盖全域的宣讲阵地。在全区13个镇街设立标准化乡镇党校,在重点企业设立企业党校,在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等基层单位打造流动党校,构建起了覆盖“区、镇、村”三级和“机关、企业、农村、社区、兵营、学校”六个领域的“三级六域”宣讲体系,使宣讲真正覆盖城市全域。
聚焦“怎么讲”
创新理论宣讲形式,推动基层宣讲入脑入心
针对宣讲形式进行创新,采取“三个改变”提升宣讲实效,让理论宣讲真正深入人心。一是变“抽象”为“形象”,把理论讲“活”。围绕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将理论内容与现实生活相映照,与群众语言相适应,与听众感受相契合,以通俗的案例、鲜活的语言、恰当的节奏把抽象凝练的语言讲得透彻明了、生动活泼,让理论宣讲成为干部群众想听爱听的“好声音”。二是变“大课”为“小课”,把理论讲“精”。根据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将课程单元切小、内容切细、时间切短,打造一批10分钟左右的微党课,讲授最能体现理论特质和时代精神的内容,使“小课程”释放“大能量”,使“小讲台”发挥“大作用”,让广大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快、用得上”,受到了广泛好评。三是变“课堂”为“现场”,把理论讲“新”。精心打造“杨子荣及牟平革命历史展览馆、蓝色药谷·生命岛、松岚农场会客厅”等一系列现场教学点,集中展现党的创新理论在牟平实践的最新成果。组织党校教师打造现场教学总结提升课程,帮助干部群众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聚焦“讲什么”
打磨提升宣讲内容,确保基层宣讲深入准确
坚持宣讲内容至上原则,通过“三个结合”提升宣讲质量,使宣讲内容真正让人信服。一是与区委中心工作相结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牟平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问题,精心选取“2+4”产业体系、“五大板块”“牟平精神”等宣讲主题,深入准确地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在牟平的生动实践,凝聚广大干部群众推动牟平发展的强大力量。二是与干部群众需求相结合。宣讲教师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把握基层发展“脉动”,汲取群众智慧,将基层的先进人物、典型案例、创新经验吸收到宣讲内容中,让宣讲课程走进干部群众心里,使基层宣讲既解惑又“解渴”。三是与教学科研工作相结合。鼓励教师从研究方向出发确定宣讲题目,结合基层调查研究,推动科研咨政出成果,进而促进教学工作提升,形成“宣讲—调研—科研—教学”的工作闭环,实现宣讲与教学科研的“双向奔赴”,推动宣讲与教学科研共同提升。牟平区委党校老师撰写的《基层理论宣讲如何破解“三个难题”》理论文章在《学习时报》发表,另有多名老师在省、市举办的宣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作者单位:中共烟台市牟平区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