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5日
YMG全媒体记者 刘洁
编者按
今天,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进一步吹响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集结号。作为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烟台始终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求突破,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至关重要。即日起,本报推出“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专栏,全面展示烟台各领域各行业改革创新的铿锵实践和生动故事。敬请关注。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立潮头,改革者胜。过去一年,烟台谋划实施420项中长期重大改革任务,有序推进156项年度重点改革事项,新增国家级改革试点19项……一批批改革举措落地有声,一项项创新成果催人奋进。
改革“一子落” 发展“满盘活”。2024年,烟台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作贡献”,把重大改革任务推进情况纳入全市挂图作战督导体系,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中的痛点难点堵点,迎难而上,破局开路,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为加快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向改革要动力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
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质量,需要动力和活力。
动力哪里来?活力哪里来?改革是引擎,是源泉。过去一年,烟台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1+12”政策措施,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1%。
瞄准投资有效增长机制改革。烟台聚焦开复工率和年度投资完成率“两个核心指标”,创新建立重大项目招引评比机制,联动推进集中签约、集中开工、现场观摩,同步对重大领航产业项目滚动实施系列“百日攻坚”,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万华(蓬莱)新材料低碳产业园一期等重大项目投产运行,34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400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全省首位。
深化消费扩容增长机制改革。实施大规模“两新”行动,出台促消费工作方案,开展“贯穿全年、连通四季”的促消费主题活动,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200余场,发放消费券3400万元、拉动消费42亿元,接待游客97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130亿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
外贸提质增长机制改革蹄疾步稳。创新实施外贸“双百”培育计划,获批全国保税混金试点和全省首个跨境税收服务联盟创新实践基地,新增有外贸实绩企业超过1000家,发运中欧班列150列,完成新业态进出口400多亿元,综合保税绩效评估连续第五年获评全国A类,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723.4亿元、增长3.4%。
以改革优结构
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更完善
经济迈向高质量,既是质量上的提升,更是结构上的优化,烟台以改革思维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发展结构,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日益完善。
优化产业协同发展体系。深入实施9大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16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新增省支柱型雁阵集群5个、特色产业集群3个,10家企业入选省“头雁”企业名单,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万亿元、利润总额居全省首位。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十大行动,引进10亿元以上或投资过千万美元项目86个,全省规模最大QFLP项目落地到资。
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实施国家级城市更新、海绵城市、新城建“三城联创”,创新建立城市运行综合管理平台,改造老旧小区351个,创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2个。以综合立体思维推进各类运输方式有效接驳、互联互通,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项目启动建设,烟台机场二期转场启用,潍烟高铁通车运营、实现区市高铁通达全覆盖。
陆海统筹发展迈向纵深。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新增国家级海洋牧场2处,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全面启动,全国最大风电叶片检测实验中心建成投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800亿元。
力促企业竞相发展,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市管一级企业由19家压减至9家,企业总部部室全部压减至10个以内、主业控制在3个以内。实施骨干企业倍增计划,全市“四上”企业数量首破万家,上市企业63家。
靠改革促转型
塑造新优势打开发展新天地
转型不易,但唯有转型升级,才能离高质量发展的既定目标越来越近。深谙此道的烟台,坚持以改革激发转型发展动力活力,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打开转型发展新天地。
先来看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构建,烟台注重创新生态、创新人才、创新平台协同布局,完善市委科技委运行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新引进高层次人才1.5万人,新入选国家级人才47人;投用北大万华联合研发中心,万华化学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获评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中日韩创新合作中心成功落户;山东省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获批全国唯一微纳制造领域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分别达到2500家、1530家。
构建支持数字融合体制机制,深入开展“百企千线”示范行动,新培育省级“产业大脑”4个、智能工厂6家,落地全省首家“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基地,100个重点技改项目完成投资260亿元。
聚焦绿色低碳构建体制机制,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新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7家、绿色园区3个,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建设丁字湾新型能源创新区,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700万千瓦、居全省首位;“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发布,烟台以第一名成绩荣获国际花园城市金奖。
以改革谋福祉
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
改革,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烟台从老百姓最期盼的领域改起,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扎实办好20项重点民生实事,超过70%的基层医疗机构完成医防融合标准化流程改造,乡村中小学强校扩优实现全覆盖,成为全国第六个命名的奥运冠军之城。
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出创新举措120项,全省率先实现市域范围内“一张清单管到底”,全省首推“一拍共享、一照通用”通过公安部改革试点。
在全国首创涉企联合检查平台,创新打造“八位一体执法监管机制”。全市涉企联合检查比例达到44.6%,累计减少重复检查近5万次,相关经验做法入选国务院大督查典型案例。
创新数据报表自动生成、反馈确认机制。搭建镇街综合数据平台,打造256个基层应用场景,推动240多类电子证照直达村居应用、66项业务无人工自动匹配,实现全域取消基层常态化数据报表,相关做法被列入全国城市治理领域唯一典型案例。
用好用活改革“万能钥匙”。一年来,烟台主动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大局,推动改革向更深层次挺进、向更高境界迈进。
改革,正让烟台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实力、独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