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07日
在“新春第一会”上,烟台市委、市政府发布了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系列重磅举措和“政策大礼包”,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加力促消费惠民生、促进外贸稳量提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等五方面推出36项政策措施,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惠企减负,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将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纳入“推荐清单”集中推送给银行机构;引导信贷资金快速直达小微企业。机制化开展信用修复提醒等便企服务。
优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存储,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单位在同一区(市)有多个在建工程建设项目的,自第二个项目起,经确认后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下浮施工合同额的0.5%。工程建设领域施工总承包单位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承建工程建设项目连续2年未发生工资拖欠的,对其新增工程建设项目工资保证金存储比例降低50%;对连续3年未发生工资拖欠且按要求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的,对其新增工程建设项目可免于存储工资保证金。
推动惠企利民政策兑现,公布1个全市政策事项全量清单和“线下办理”“快申快享”“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等4张清单。
通过联合检查压减涉企检查频次,助力企业松绑减负,推行行政复议“最多跑一次”。
统筹省市资金,保障重大项目建设
动态完善项目储备库,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和省级盘子,推动“两新”政策“直达快享”。市级预算安排重点项目工作经费250万元、项目评审评估经费320万元,专项用于支持重点项目前期项目申报、论证、评估等相关工作。
谋划实施151个省级重点项目、200个市级重点建设类项目,全年完成投资2300亿元以上。统筹10亿元专项债券资金,支持海洋经济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领域,遴选支持一批优质项目。
实施投资过亿元市级重点技改项目100个,投资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700个以上,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资220亿元以上,力争299个延链补链项目年内完成投资1000亿元。
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按照贷款利息一定比例进行贴息补助;选择609座风险防御需求迫切、有防洪任务的公益性小型水库工程作为首批参保对象,市级兜底总保费的40%。
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8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400亿度以上。推出新一批向民间资本开放的项目清单,推进核电项目按10%的比例引入民间资本。
实施存量耗煤项目“一企一策”节煤改造,年内全部耗煤项目达到国家、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基准水平以上标准。
符合市级保障项目要求的重大项目,统筹调剂最多不超过项目所需替代量50%的污染物削减替代量额度。
降低融资成本,加力促消费惠民生
筹集500万元市级服务业引导资金,引导降低服务业企业融资成本。支持企业争取省级海洋服务业项目贴息、资金补助等政策。
塑强“仙境海岸游”城市核心文旅品牌。实施旅游住宿业提升行动,推荐新评四星级以上酒店3家,新评星级民宿10家。举办2025年“10+100”系列文旅活动,做火音乐节、演唱会,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200亿元。
举办“双品网购节”“网上年货节”等线上促消费活动,培育一批“好品山东”电商中心,全年培育直播电商人才1000人以上。
开展四季促消费系列活动100场以上;改造提升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30个,引进品牌首店20家,高标准举办2025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2025葡萄酒旅游大会等会展活动110场以上。
将“白名单”机制作为合规住房开发项目主要融资渠道,分别于2025年1月、2月、3月末前将2028年、2029年、2030年底前到期的贷款项目纳入“白名单”,满足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
确保2024年启动的2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序推进、2025年申报的21个项目6月前开工建设;集中收购1.5万套存量商品房用作安置房。
对符合要求的贷款,人民银行向金融机构发放再贷款的比例从贷款本金的60%提升到100%。
支持公办养老服务机构新建或改扩建,市级统筹资金,支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采取“免申即享”与“自主申请”相结合的经办模式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
引进来走出去,促进外贸稳量提质
全年组织境外展会50场以上。筛选优质境外采购商与本地企业开展洽谈,助力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力争“新开壶”外贸主体带动进出口80亿元以上。
帮助企业扩大与菜鸟、京东等头部平台合作,力争线上营销企业突破2000家、新业态进出口增长10%以上。
创建推进“海外仓+双向市场”,认定一批市级公共海外仓,每个给予50万元支持。
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大宗商品进口项目予以贴息支持,力争全年矿产品保税混配超过1500万吨,大宗商品进口超过900亿元。
确保一类二类出口企业正常出口退(免)税的平均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内;绝大多数企业办理出口退税“一次不用跑”。推广进口原油、铁矿石等“先放后检”模式,对进口燃料油实施“一站式化验”,满足条件的免于实施危险特性分类鉴定。
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
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项目优先推荐纳入省级重点项目,并在审批、土地、资金、能耗等方面给予支持。指导符合条件的数据中心申报“算力券”政策,争取省级奖补资金。
培育打造烟台工业领域元宇宙特色应用基地,力争年内成功申报2个以上。
依托蓬莱、栖霞通用机场等,规划布局低空飞行起降设施;聚焦低空经济领域,做好2025年专项债券项目需求申报工作,对于通过省级“两库审核”的低空基础设施、低空物流、农业植保等相关项目给予专项债券资金支持。
全力争创国家新型技改试点城市;争取东方航天港产业园列入省级未来产业科技园试点;建立工业软件研发企业库、产品库、项目库,争取列入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产品及省工业软件重点支持项目。
积极争取省级“数据基础设施项目专项奖补”资金。
支持黄渤海新区、莱山区创建省级数字经济特色集聚区,重点培育30家数字经济特色企业。
布局建设10个左右未来产业加速园,争创省级未来产业加速园区,争取省级奖补支持。
组织实施3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推进200个以上数字化转型项目,争创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引导区。围绕基础化学原料、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食品精深加工4个重点行业,建立总数不低于670家的试点企业总清单,征集一批有意愿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小快轻准”产品与服务的试点服务商。
支持争创省级现代海洋特色产业集聚区。
高效落实倍增计划10条奖补政策兑现工作。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瞪羚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万元、20万元。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独角兽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500万元、300万元。
YMG全媒体记者 孙长波